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浏览正文


一份公交线路调整计划收到1868条反对意见,这事怎么看


 
2025-9-13 21:55:06

今年七月底八月初,上海市交通委向社会公开征求《8路等13条公交线路调整计划》意见,收到1868条反对意见。

据官网披露,社会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反对538路撤销、反对大桥三线撤销、反对大桥五线撤销、反对522路撤销、反对554路撤销、反对962路调整”六个方面。市交通委表示,将根据市民意见建议对方案作进一步优化。

公交线路关系到千万市民出行,线路的调整向来是敏感问题。对这件事,我们应该怎么看?

从“按线出行”转向“按网出行”

对于调整方案,不妨从整体的角度看。

反对意见中,不乏“关乎市民出行必不可少”的呼声。比如,有人说:“某条是老年人就医必不可少的公交线”;有人说:“某条是连接杨浦滨江、五角场和新江湾城三大板块的唯一线路”……

然而,从整体的角度看这份方案,调整的核心并非撤线,而是替换

准确来说,几条争议线路同属“黄兴路骨干通道公交线网优化工程”。工程撤销在黄兴路上复线系数较高的538路、522路、554路、大桥三线和大桥五线,并调整962路走向。取而代之的,是以8路作为黄兴路通道骨干线,并新辟4条短驳线路,形成骨干线+接驳线的模式。

线路黄兴路骨干通道示意图。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李林波认为,上述调整旨在减少重复线路,提升运营效率。

公交线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就像血液运行,城市客运也有客流集中的主干线路,与客流分散的末端线路。通常,城市公交照顾末端出行需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延长主干线路;另一种是在末端增加“微循环”线路。

前者——为照顾少数乘客延长主干线路,往往以降低线路的整体运营效率为代价。主干线路越长,车辆往返的频率越低。相应的,乘客候车时间更长。比如,一条5公里公交线路原本5分钟一趟;但若应少数乘客要求将线路延长到10公里,若运力不变则运行效率将降至10分钟一趟。

后者——采用主干线路+微循环方式,则能在运力不变的情况下有效提升运行网络的整体效率。主干线路与微循环线路总长度较短,则车辆往返频率较高。相应的,乘客虽增加一次换乘,但由于线路运行效率增加,综合出行时间可能更短。

重视直达(左)与重视效率(右)两种模式对比。

前者是典型的线路化出行,后者是典型的网络化出行。比如,2022年东莞公交通过整合公交线路,将传统“直达重复型”公交运营线网变革为“换乘鱼骨型”线网。高频干线与多条接驳线的“1+N”调整后,在运力缩减18台车的情况下,日均客流从15.71万人次增至16.47万人次,换乘比例从0.12升至0.13。

“以前的公交规划理念为优化乘客出行体验,追求让更多乘客‘一次直达’,因而不少线路存在重复造成运力冗余。”李林波说,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限的公共运力资源,难以满足无限的出行需求。“让所有人都直达是不现实的,也不符合公交运输集约化的特征。未来的公交出行,一定要从‘按线出行’转向‘按网出行’。

“换乘鱼骨型”线网。

调整后运力缩减客流上升。

细处着眼,优化市民乘车体验

对于市民意见,不妨从辩证的角度看。

一方面,市民作为公共交通的直接使用者与最终服务对象,往往能第一时间发现运营中的问题,公交线路调整理应听取市民意见。

比如,不少市民关注线路的衔接问题。有人说:“原本一车直达,现在多一次换乘;时间更长,票价更贵”;有人说:“若不能同站换乘,老人过桥、过马路多有不便”……

“其实,市民不是反对换乘,而是反对不佳的换乘体验。”李林波认为,优化线路之间的衔接,是引导市民按网出行的重中之重。

2019年,法国巴黎实施了一场大规模公交线网改革,涉及多达83条线路调整。与线路调整相配套的是,对重要场所站点布局和多模式换乘进行了重新设计。线网改革最终促成4000个公交站点和265个轨道换乘站点的改建重建

线路调整中,能否相应优化站台设计,让更多市民能在同站换乘,不需要过马路甚至再走一段路?能否配套提升站台环境,增加雨棚、座椅等设施,让市民候车时不惧风雨和寒暑天气?能否对换乘给予票价优惠,让更多市民像坐地铁一般“无感换乘”?

再比如,有的市民关注线路的循环问题。根据调整方案,新辟的短驳线路中一条为单向循环。对此,有市民反映:“若按单向循环,出行绕一大圈。”

微循环的接驳线路,原则上线路越短,运行频率越高。循环线路过长,易导致乘客等候时间过长,乘车体验不佳。相较主干线路,与出行“最后一公里”相关的接驳线设计,应更多听取民生诉求。

期待市交通委此次认真梳理市民对线路调整的意见,对衔接与循环问题从细处着眼,进一步优化市民的乘车体验。

巴黎公交线网重构:明确节点、横竖骨架、放射结构和环线分流。

优化重要换乘场所蛛网图。

另一方面,由于涉及千万市民出行,公交线路调整也历来是个敏感话题。

有行业媒体称,公交线网调整往往被现实“卡脖子”。很多地方选择微调甚至不调,宁可忍受公交效率下降,也不愿冒舆论风险。结果是公交线路越来越慢、越来越绕,导致乘客大量流失,财政补贴越来越高。

2019年,国内某城市一次性实施了“一路一线”的线网重构——几乎取消所有旧线路,新设47条横平竖直的线路,覆盖率提升显著。但由于调整节奏过快,部分市民不买账,公交部门不得不两次进行大规模修正,重新引入线路提高直达率。

公交线路调整不仅是技术活,也是一门沟通艺术。有的城市优化公交线路时,专门制作了宣传短片和图解,并安排志愿者在站点现场解答,最终投诉量较预期降低三分之一。

大桥五线。

区域“口袋”格局,需进一步打通

对于地区条件,不妨从客观的角度看。

此次线路调整中,反对意见集中的538路、522路、554路、大桥三线与大桥五线,几乎都是杨浦区内南北走向的纵贯线。比如,538路南起松潘路杨树浦路,向北沿黄兴路直通五角场、创智天地,随后向东逆时针方向环绕,途经长海医院、新江湾城等地区,行至终点站淞沪路殷行路。

蜿蜒的黄浦江穿城而过,在上海的东北部转出一个弯,勾勒出杨浦的形态。由于三面环江,杨浦区在15.5公里黄浦江岸线的包围下,形成了近似“口袋”的空间格局。

2020年,杨浦区内的越江通道平均间距达2.95公里,虽然相比2015年的5.1公里有较大提升,但相较中心城区2.29公里的平均水平仍有差距。还有研究称,杨浦大桥是在上海中心城区“415隧”中,交通饱和度最高的越江通道。

有人认为,相对封闭的“口袋”格局,让杨浦区的市政交通发展相对受限。

对外交通联系不畅,形成近似“口袋”的空间格局。

一方面,区域内的交通主干线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则相对不足,呈现“蜂腰”的姿态。

以轨交线路为例,轨交8号线、10号线、12号线、18号线均为由中心城区向外连通的放射状线路,在杨浦段呈东西走向;轨交18号线在杨浦段呈南北走向,连通财经大学、复旦大学、江浦公园等区域内多个交通枢纽,形成“丰”字形网络。

对不少市民而言,南北向的纵贯线路,也是日常出行的命脉。有家住538路沿线的市民告诉记者:“日常出行都靠它。”

在黄兴路上复线系数较高的538路、522路、554路、大桥三线和大桥五线。

另一方面,在“口袋底部”的沿江地区,由于道路向外的连通性不足,公交站点多为线路末端,运行效率较低,公交总体可达性较弱。

2022年,一项对杨浦1122个居住小区、106个地铁站点、3132个公交站点的研究显示,杨浦区内不同区域的公共交通可达性差异较大。城市外围区域显著弱于靠近城市中心的区域,黄浦江沿岸区域显著弱于非沿岸区域。

2023年夏令热线区长访谈活动期间,有闸殷路附近的居民打电话反映:在闸殷路(世界路至民府路段)近2公里长的路线上,没有一辆公交车经过,没有一个公交站点。次年3月,全长6.2公里的接驳公交1253路开通运营,填补了杨浦区北端“口袋底部”的空白。

期待交通部门在此次优化公交线路调整中,科学设计、合理规划,让杨浦一些区域的居民,公交出行更便捷顺畅。

“口袋底部”的沿江地区公交可达性较弱。

骨干线路网络之外,定制公交填补空白点

对于城市交通,不妨从发展的角度看。

长期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轨道交通投入运营,居民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共享自行车与电动车等方式越来越普遍,城市地面公交客流呈下降态势。与此同时,城市公交作为交通“底线”,却不断扩大规模,导致城市地面公交运营效率越来越低,政府财政压力越来越大。

2023年,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副院长俞雪雷在一场论坛报告中指出,城市地面公交线路规模越来越庞大,也与线路的退出机制不完善有关。在以往公交服务广覆盖理念的指导下,城市公交摊大饼式覆盖,导致线路规模不断增长。形成固定服务后,受制于舆情的压力,撤并线路往往就非常困难,线路“开得了撤不掉”。

以英国为例,2016年某机构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过去50年英国地面公交运营速度每10年下降10%,对应减少10%-15%的客流。

休斯敦的线网重塑。

近年来,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已成为趋势。在国际上,许多老牌城市都将原先均一化、像毛线团一样的公交线路进行重组。在资源投入不变的情况下,打造骨干线路网络,提升运行效率。

2004,韩国首尔开展了公交系统的整合改革,将众多各自运营的线路整合成一套四色公交线路体系:红色代表长距离快速公交线路蓝色代表各个区域和中心城区主要干线;绿色代表支线运营短途出行;黄色代表城市内环行线路

2012起,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展了公交线网革命,对公交线网进行系统化重构。经过四期调整,巴塞罗那将60多条公交线路精简为28条,包括8条横线、17条纵线和3条对角线,构建了高效的井字形公交线网

2016年起,爱尔兰都柏林开展了公交线网重构项目,将公交线路数量从130条简化为102条,将有限的公共资源集中,形成一个更高频的公交网络。

巴塞罗那公交线路优化前后。

都柏林线网规划前后高频线路。

在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趋势中,我们也看到:政府部门和市场化力量合力之下,一批定制公交纷纷涌现,以更灵活的姿态为公交线网填补空白

今年7月,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开通了首条定制公交专线“DZ128”。线路将企业园区与地铁五角场站相衔接,园区近100家企业员工通勤更加便捷。

8月,黄浦区首条金融定制公交“DZ418”开通运营。全长6公里的线路串联起国泰海通、绿地外滩中心、上海银行总部、鑫景金融中心、BFC外滩金融中心等多家金融企业,让大量企业员工出行“最后一公里”更加便捷

9月1日,浦东新区三条新的护学定制公交路线“DZ30”“DZ31”“DZ32”开通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公交线路实行定点上车、直达校门精准守护孩子们的上学路

定制公交“DZ418”。

护学定制公交。

对上海来说,城市公交的优化调整势在必行。调整中,如何在提升运营效率与满足民生期待之间平衡,则考验着我们这座城市的判断与智慧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一份公交线路调整计划收到1868条反对意见,这事怎
·上海:力争到2027年,全市二手车出口规模达5万台
·闵行区金塔三村非机动车停车棚突发起火事故所幸未
·“下一个张一鸣已经出现”,顶级投资人开始在外滩
·黄浦江上第14座越江大桥明日合龙、明年通车,创下
·上海一商场施工惹争议:脚手架围了人行道,学生上
·把星空“还”给夜晚,上海徐家汇公园试点建设“光
·上海五星级酒店区别对待中外客人?又是未经核实就
·上海公示征询8条公交线路调整方案:拟撤销2条机场
·上海复兴东路隧道即日起大修,上层通道维持电瓶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