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黄浦江绵长的岸线上,第14座越江大桥将于9月12日正式合龙,它就是嘉松公路越江大桥,距离上游松浦三桥约3公里。
目前,跨越黄浦江的大桥有14座,穿越隧道有20条。嘉松公路越江大桥位于松江区,是目前规划中黄浦江上的最后一座大型越江桥梁,也是黄浦江上第一座悬索桥,刷新了黄浦江大桥的历史纪录。
嘉松公路越江大桥方位
大桥效果图
这种桥型在上海难得一见,全市唯一一座已经建成的悬索桥,位于安亭汽车博览公园,只有120米长。之所以少见,是因为这类桥型对地形和地质有较高要求,技术难度比较大。考虑到经济性和实用性,在过去几十年建造的黄浦江越江大桥,一般都会采用技术手段更成熟的斜拉桥桥型。
建造技术的快速迭代,让大跨径悬索桥成为可能。建设方上海城投公路集团第一事业部第一指挥部总工孙轶凡表示,嘉松公路越江大桥为自锚式悬索桥,主桥长度596米,桥面全宽36.6米,引桥长约827米,线路总长约1825米,跨径在国内同类桥梁中位居前列。
现在的黄浦江上,有斜拉桥也有钢拱桥,引入悬索桥并不单纯是为了让桥型更加丰富,而是综合考虑到了全寿命周期成本、景观效果、施工周期和施工难度。
别看桥名中有“公路”二字 ,嘉松公路越江大桥搭载了慢行过江设施,整体是双向6车道配有两侧慢行系统,能同时满足车行、骑行和人行三种方式过江。过去,非机动车辆要过江,一般是经桥下折返坡道推行上桥,或者乘坐电梯上桥,嘉松公路越江大桥建成后,可以直接从引桥骑行至对岸,这种形式在黄浦江越江桥梁中尚属首例。
不得不提的是,因为这是黄浦江上首例悬索桥,所以在合龙过程中也遭遇不少挑战。上海地质复杂,为了让大桥更加稳固,项目团队在桥下密集打桩打造“地下长城”,共有68根直径两米、长100米以及36根直径1.5米、长90米的桩基位于水下。
合龙的关键是精度,必须“零误差”。项目团队用了诸多高精度设备,24小时监测钢梁结构应力、主梁总体线形、环境温度以及梁体温度,还用激光扫描设备仔细测量合龙处的尺寸变化,相关数据实时反馈,并结合BIM技术对合龙段钢梁的尺寸、位置及空中姿态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确保合龙段在最佳状态下实现精准对接。
主梁边跨钢梁合龙
主桥主跨钢箱梁顺利合龙
在主桥主梁合龙之后,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将全面进入缆吊系统安装及桥梁体系转换阶段,有望在2026年底通车。
在交通规划中,它是服务松江新城与金山新城的重要跨江通道,将打破黄浦江对区域交通的阻隔,加强嘉青松金地区交通联系,尤其是松江、金山两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联系,优化上海西南部地区路网结构,减少绕行约30分钟车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