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过去是时褒时贬的人物,可如今在网络上对其却是近乎一边倒的颂扬膜拜之声。有人将之吹嘘为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半完人”(立功、立德、立言)中的那个半个,另两位完人为孔子与王阳明。曾国藩在网络上被塑造成了“正能量”的典范,通常被视为一位资质平庸的人,却通过自己的按部就班、勤勤勉勉,开创了“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的功绩,满满的正能量。但还原一个历史真实的曾国藩,其可堪称为那“半个完人”吗?
曾国藩的所谓“立德与立言”是建立的其“立功”基础之上的,如果不是凭其剿灭了太平天国、挽救满清王朝於垂危的声望。那么曾国藩也就跟一普通乡儒没啥区别,不会引起人们的太多关注。
曾国藩虽一手创立了湘军,但其跟王阳明不同,曾国藩本人并无统兵的才能,湘军的嫡系主要由其弟曾国荃指挥。至於湘军的军费来源,满清政府让其自行解决,而史学家一直说其是通过收取商业的厘金以满足其军需开支。这其实是为了湘军的洗白,湘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内,商业并不怎么繁茂,且处於战乱之际,极不稳定,如果是依靠收取厘金的方式,早就被饿死了。
而湘军的士兵待遇极其丰厚,往往能达到八旗兵、绿营兵的数倍。其实,湘军军费开支的来源方式跟满清当初入关一样,都是来自於战争的剽掠。湘军在攻破九江、安庆、乃至南京等地时,都数日不封刀,任部下抢掠。据晚清众多文人的文集所载:经湘军洗劫过的天京城内的惨状,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
1896年,谭嗣同去南京时,仍听当地人说:(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谭嗣同全集》), 天京城破后的惨状不亚于后来的日军在南京的大屠杀。同样的惨剧也在九江、安庆等其他重镇屡屡上演。这才是曾国藩在民间被称为曾剃头的来历,湘军乃名副其实的湘匪。
可是,胜利者始终掌握着话语权,将之一切的战争罪责都推给了太平军,并将之妖魔化为邪教。诚然,太平军的早期是以“跳大神”的形式而组织起来的。但是,要明白的是,那还是一个民智未开的时代。“跳大神”这种形式并非太平军的原创,而是当时民间的信仰,太平军只是将之暂时利用。并不能将之妖魔为邪教。
对比,三十年后的义和团运动乃至一百年后的那场十年浩劫。太平军早期的“跳大神”也就容易理解了,而太平天国的中后期,“拜上帝教”已被渐渐淡化,只有那没有政治能力的洪秀全还沉溺於“教务”(事实上,洪秀全从始至终都没有真正理政)。实际上掌握太平天国权力的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等较为开明。太平军虽在早期捣毁孔像、孔庙等,可是定鼎天京后,不但开科取士,而且还开了女科,这都可以说明太平天国对“跳大神”,只是利用而非沉溺其中。
杨秀清、萧朝贵等他们自己参与“跳大神”,他们还不清楚这其中的实质吗?而韦昌辉、石达开等又未曾不了解这些?“跳大神”只是一种在彼时彼地比较有效的组织形式而已,而一旦取得政治权力后,就必然将之淡化、进而取缔这种形式,以防止被其他人效仿(洪大全就曾效仿过,而称洪秀全的兄弟)。朱元璋也曾出身於白莲教,可在其当上了皇帝后,也将白莲教取缔。而太平天国自杨秀清死后,也没有人再出来“跳大神”。
所以,并不能把这场战争的罪责都推给太平军。这罪责首先得由满清政府承担,满清政府自其成立那天起,就决定了其一定是制约着中国前进与发展的步伐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等诸如此类的话语并不足以为怪。对于他们来说,问题不是怕这个国家变得如何如何地糜烂、如何如何地水生火热,而是深怕这个国家的任何变革或进步会带来的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以让他们失去对这个国家的掌控。
曾国藩以其屠刀,屠戮同胞来维持一个原本就不该存在的王朝。如此谈立功、立德、立言又是何其的荒谬!而太平天国虽一时不如人意,但毕竟还有改善的可能(太平天国并不集权),而满清王朝全无改善的可能,连到他临终之际,还筹划着“皇族内阁”。
湘军攻下天京后,将天京洗劫一空。清廷惧其势大,不久就调虎离山,让其出任直隶总督。而以马新贻总督两江,而湘军便策划了刺马一案,将马新贻刺杀,而清廷不敢细查下去,只好再次外放曾国藩为两江总督。而江南一带的大小官吏也大都出自於湘军一系,而后清廷又借“杨乃武与小白菜”之案,小题大做,撤办了三十余名官员,以打击湘军一系的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