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上战场,就没想着活下来”
——访抗战老兵李景洲之子李连松
-本报记者周远通讯员孙芳鑫颜兴旺
一寸山河一寸血,四万万同胞千万兵。8年抗战,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把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献给了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
在河南省沁阳市,有位名叫李景洲的抗战英雄,整个抗战历程中,他参战上百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然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血战台儿庄》放映后,这位英雄的传奇人生才逐渐被世人知晓。
盛夏时节,笔者来到英雄辈出的怀川大地,拜访了李景洲的儿子李连松。
“1932年春节,年仅16岁的父亲加入国民革命军第29军38师。十余年戎马生涯,他先后参加了武汉保卫战、长沙保卫战等重大战役。其中最令父亲难忘的,当属台儿庄大战。”一幕激荡人心的战争活剧在李连松的讲述下呈现在记者眼前。
1938年2月,台儿庄大战拉开帷幕。3月上旬,日军第5师团坂垣部围攻山东临沂,38师在师长黄维纲的带领下,从安徽驰援前线,一昼夜急行军90公里到达临沂城郊,来不及休息便展开进攻。
“坂垣师团装备精良,是日军的王牌部队,为扬长避短,38师几乎全部采用夜战、近战战术,与敌人血肉相搏。他们与日军刺刀见红,一夜血战,歼敌2000余人,迫使日军放弃攻城。”李连松回忆道,“当时父亲上战场,就没想着活下来。连队每人都做了个牌子,上面写着自己的名字,牺牲后就让战友把牌子插在坟上。”
一天夜里,李景洲所在连队被敌人逼到一个被炸毁的庙里,坍塌的废墟成了他们的阻击阵地。血战中,李景洲被炸弹炸晕倒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压在七八具尸体下面,左手被炸伤,与胳膊的连接处已是血肉模糊。
“清理战场时,战友们看见成堆的尸体下面有个手在动,就喊‘快来快来,这儿还有个活的!’就这样,父亲从死人堆里被拉了出来,成为连队仅存的几名士兵之一。”回想起父亲经历的惨烈战斗,65岁的李连松不禁热泪盈眶。
“1938年6月,部队从豫南战场全面撤退后,父亲被送到河南漯河救治。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很多伤员不能得到及时救治,父亲也因此落下残疾。”李连松说:“此后,父亲跟随部队转战湖北、湖南、河南、山东等地,历经大大小小上百场战斗,为抗战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月,在河南南阳举行的第五战区受降仪式上,一名没有左手,只剩半截胳膊的中国军人也受邀来到现场。他,就是李景洲,一位英勇顽强的中国军人。
2001年3月20日,李景洲因病逝世,享年86岁。青山有幸埋忠骨,英名长留天地间。采访结束时,望着父亲的遗像,李连松不禁感慨:“父亲,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历史不会忘记您,国家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