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普陀区委社会工作部、普陀团区委与长寿路街道办事处的共同指导与支持下,苏州河上迎来了一场形式新颖的社区共创活动——“苏河共治· 船上议事厅”。
来自政府部门、社区治理专家、社会组织、居民、商户和志愿者的代表们共聚游船,围绕“如何打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苏河邻里节’”这一议题,在流动的河景中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如何以文化为内核、以活力为引擎,塑造苏河沿岸特色邻里节庆。
活动伊始,多位居民动情地谈起自己与苏州河的故事:居民林宇亮是长寿路街道的老居民,在苏州河边生活了二十多年,亲眼见证河水从散发着异味到越来越清澈,步道从简陋到美丽。
居民周炜丹也表示:“我从小在苏州河边长大,家族三代都住在这里,希望苏州河越变越美,世世代代都能安居于此。”
随后,大家分小组围绕“邻里节核心目标”“特色活动清单”“资源清单”展开讨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童潇一一进行了点评。
第一组由中国图书、绘画艺术领域商户及剪爱公益工作人员组成。她们计划在苏州河游船开展多元活动,挖掘历史故事,打造河边桥的特色亮点;沿河开展跑步、骑行等运动;举办非遗集市、快闪涂鸦,开展读书会和艺术绘画活动等。童潇教授认为,该方案文化底蕴深厚,建议进一步结合苏州河具体段落的特色进行落地。

第二组中有居委干部和城管人员。泰欣嘉园徐丞罡居委书记认为,需聚焦“提升居民安全防范意识”,计划开展反诈宣传,涵盖低年龄和高年龄群体;制作反诈短剧,通过短剧宣传提高大家的安全认知,并利用组内城管的资源,将短剧在社区落地。童潇教授肯定其贴近民生需求,并建议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传播性。
第三组由社区老、中、青三代女性居民代表组成。她们计划开展周期性闲置物品交换活动;联合两岸居民社群和商圈商户,设计特定产品和主题;组织烧烤活动。将利用视频进行宣传,可以提供酒馆场所用于寻宝活动,提供小奖品、优惠券和文化演出等。童潇教授赞扬其结构完整,覆盖多元人群,并鼓励突出女性视角的社区治理特色。
第四组居民计划每周在不同商圈举办集市,主题包括读书会、宠物、亲子、技能交换等;邀请餐厅大厨教做快手菜;新增观光车解决到商圈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周末在公园举办水上活动。可提供文化类节目和志愿者团队,有手工达人推荐和活动策划创意,希望获得第三方经费支持。童潇教授认为该方案创意足、接地气,同时提醒需综合考虑运营成本。
第五组创享塔商户代表提出,要建立居民活动平台,计划周二开展亲子活动,针对不同年龄孩子提供绘本阅读、写作指导;周四为老年活动,包括手工、旗袍秀、书法、非遗传承等;周六举办针对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心灵解压读书会及户外宠物、摄影、坐船游苏州河、骑行等活动。童潇教授点评其需求抓得准,资源整合思路清晰,建议深化活动内容设计。

长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船上议事厅”创新了社区议事形式,深度整合了政府、专家与民间智慧。下一步,街道将继续深化“苏河共治”机制,持续开放苏河提案征集通道;充分吸纳本次活动现场涌现的公益服务与项目创意,融入首届“苏河邻里节”的策划与实施;同时,持续为社区达人与街区商户赋能,搭建更多展示、合作与推广的平台,进一步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共治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