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高中玩得挺好的。”
“那这次她国庆结婚你去吗?”
“噢,其实我们不太熟。”
近期,一个在网络上流行的段子折射出部分年轻人对参加婚礼交份子钱的无奈乃至抵触情绪。
国庆长假还未至,刚工作一年的贺珮就陷入了随份子钱的烦恼中。已经收到八份婚礼请柬的她算了下,加起来光份子钱贺珮就得花掉近7000元,相当于她一个月的工资。
份子钱的烦恼你有吗?
对大部分国人来说,“份子钱”都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贺珮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就有一个厚厚的牛皮笔记本,用来记录人情账本。邻居家乔迁新居,亲戚家里添了新丁,长辈生日,都需要出一份“份子钱”。
在父母眼里,“份子钱”有来有往,能起到加深人际关系的作用。“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人情往来特别重要,关系好不好,就看这些关键的时刻你有没有到场,关系有多深,份子钱给的就要越多。”贺珮说。
在父母言传身教下,贺珮只要接到了对方请柬就会掏出份子钱。“像邀请我去参加婚礼的这个同事,我其实和她并不熟,但人家既然邀请了即便人去不了份子钱也是要带到的。金额的话,其他同事随多少,我就随多少。”
不过对于一些七八年没有联系的同学,一打电话就是发结婚邀请的行为,贺珮内心还是觉得有些“膈应”。“最后可能还是会抹不开面子选择去参加婚礼或者让人把份子钱带到,但是心里真的是百般不情愿的。”
至于具体掏多少份子钱,贺珮称按各地风俗定。在贺珮的老家,一个中部省份,亲戚结婚1000起步,上万也不少见,同学朋友结婚低于500会被认为“不像话”。“之前有个高中同学给另一个同学的婚礼随了400元份子钱,后来据说两人基本上就不来往了。”
此前网络上流传的一张全国份子钱地图显示,份子钱的高低与所在地的经济水平并无直接关系。一个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广东,尽管经济水平全国领先,但份子钱在全国都处于较低水平,一二百也是常见的,被网友赞为“一股清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