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厦门6月18日电 (记者 杨伏山)以一首《忐忑》火遍神州大地的龚琳娜,20日将在厦门沧江剧院举办“流动的时光——龚琳娜24节气古诗词音乐会”。龚琳娜将和龚锣新艺术乐团在舞台上呈现13首节气古诗词音乐作品,以春、夏、秋、冬作为四个音乐篇章。其中,厦门沧江剧院少儿合唱团将与龚琳娜同台献唱6首节气歌,这些歌曲既有“夜来风雨声”的静谧,也有“低头思故乡”的悠远,还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雄壮。
音乐会登场前夕,17日,龚琳娜在厦门与媒体见面时,充满感慨地说,这个专场音乐会,是她在《忐忑》火爆9年之后,“等了9年,才有了第一波。”
2010年走红全国的《忐忑》,让龚琳娜一夜成名,而在此之前,她其实已出道20多年。
1975年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的龚琳娜告诉记者,她从5岁开始登台唱歌,小时候在少年宫学习了大量苗族、侗族、布依族以及家乡贵州流行的民歌,12岁就到法国参加国际和平儿童节的演出,与全世界的少儿朋友一起演出交流,发现自己的演出,从服饰色彩变化到唱法都比他们丰富多了,就认定自己“要做中国的、丰富的”,立志要做中国的歌唱家,把自己的音乐唱到世界。“唱中国的声音,才会被人尊重。”
带着这样的理想,龚琳娜考取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995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毕业后去了中央民族乐团。次年,她以一曲《斑竹泪》获得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专业组银奖。小有名气之后,龚琳娜开始思考自己如何唱到世界的问题。
龚琳娜介绍自己演唱之路。杨伏山 摄
在这节骨眼上,龚琳娜认识了后来成为自己丈夫的德国作曲家老锣。毕业于德国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的老锣,1993年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拜古琴大师龚一为师,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对中国文化和音乐如数家珍。
在老锣的建议下,龚琳娜独自一人远赴德国,现场感受在那举办三天三夜的德国最大的世界音乐节。来自全世界的音乐家,在这里混合表演,催生出新的混合音乐。她意识到,这是未来的趋势。
她毅然辞去工作,与老锣合作,随着老锣走向世界。在德国那些年,他们一起创作了大量被称为“中国新艺术音乐”的作品。
但这条世界音乐之路并非坦途,甚至非常艰难。龚琳娜说,2006年她和老锣在国外经常开办小型音乐会,有时候观众就二三十位,全部是老外,现场安静极了,自己演唱时,有时还会“声音发抖”。但她把自己的绝活全都拿出来,从一味地飙高音向高低错落、有澎湃有温柔的多元转变。
就这样演出了“无数场”小型音乐会,龚琳娜才慢慢发现国外观众的欣赏习惯,找到自己与国外观众音乐隔膜所在,慢慢试着向国外观众讲解,让其悟出“原来你们的音乐是闻味道的”。
龚琳娜说,自己回国后发现,这种隔膜依旧存在,中国观众的耳朵也已经“非常西洋了”,能欣赏美国流行音乐和图兰朵、茶花女,哪怕是一句意大利语都不会说。而对《忐忑》一个词都没有、展现充满中国元素的腔和韵,却不易接受,甚至觉得“有点搞笑奇怪。”
龚琳娜说,这种隔膜需要自己来打开,不应该怪观众不懂,而应执着地唱,而且要不停地创新,并教给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