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轮椅上与厄运抗争5年的袁秋,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在此之前,他特别担心有变数:毕竟腿脚不便,怕学校不愿录。拿到录取通知书,袁秋笑得合不拢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
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在来探望的人替他拍照时,他余光无意间看见妈妈谢显莲转过身,迅速擦干眼里噙着的泪花,转回身时眼睛眨巴得像吹进了沙子。
妈妈的倔强早已印在儿子心里。儿子的不放弃,总算是在命运的枷锁上砸出了裂痕:袁秋高考以670分的总成绩,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统计专业录取。
A
母子共患难
3岁患病14岁坐上轮椅
18岁的袁秋,是永川区三教镇人。从镇上驱车20多分钟,可以到牌坊村的水口山。他家的屋前屋后,很多村里人都在外打工,有的已经搬走。
重庆晨报记者看到,简陋的房子有过修缮,中间和左侧还是布满裂缝的土墙,屋内只有几张床和电视机。
早在他年幼时,父亲患肺癌去世,留下患病的哥俩与母亲相依为命。哥哥后来也因病离世。
8月9日,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他正在门前坝子上晒的玉米堆旁,双手娴熟地脱下玉米棒子上的籽儿。
其实,他腿上的毛病,在3岁时已初露端倪,当时走路和其他孩子比,明显要弱不少。医生检查后说,是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无力。
医生也开过一些药,需要长期坚持按时服用,但这笔花销,仅仅是能控制病情。后来因家境拮据,加上服用后没见好转,袁秋停止服药。
因为要背着袁秋四处求医,加上要照顾生活起居,谢显莲只能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一年下来也没几个收成。
求医无果,袁秋的病情逐渐恶化,升到初中时,只能走平路,移步也很慢,上下楼梯腿脚无力,必须要人背。到14岁初二时,他被疾病“按”进了轮椅。自那之后,站立,成了他的奢望。
“不读书,就彻底没用了”
袁秋刚坐上轮椅的前两年,谢显莲陷进挣扎的漩涡:到底还读不读书?读了之后,生活都不能自理,又能怎样?可是,她又打心眼里希望儿子读书。
她试探儿子:后面还要看病,现在没钱了,还是存点钱再看病,读书以后还可以读。
“每次提到,他就呆起不说话。”谢显莲说,“我也晓得他的心思。但就想让他明确地告诉我。”
多问几次后,内向寡言的袁秋不沉默了。袁秋很坚决:一定要读!不读的话,就彻底没用了!
袁秋的这番话,将母亲从挣扎中拉了出来。自那之后,谢显莲想得最多的,就是怎么样能继续让袁秋读下去。带着袁秋改嫁后,丈夫也阻止过袁秋上学,但谢显莲的理由总能占上风,她用的就是儿子的那句话:一旦不读的话,就彻底没用了!
“绝不让儿子辍学乞讨”
袁秋坐上轮椅后,村里也有人说些闲言碎语。
听来最刺耳的有两段话,其中一段是:双脚已经残疾成那样,读再多书有什么用?
“人家要说我也堵不住,生气完了,还不是要想怎么让他继续读?”
改嫁后的丈夫,就没她那样坚定。在袁秋读高中之前,听到一些闲言的他心里不畅快,经常借着酒劲骂人,甚至还动粗。
唯独让谢显莲忍不住的是,竟然有人劝她:袁秋已经这样,干脆辍学去乞讨,生活还轻松一些。
“只要我还在喘气,不能断他活下去的念想!”谢显莲当场顶回去。至今说起这话,话音里还透着股韧劲。从那以后,谢显莲暗暗发誓:绝不让儿子辍学乞讨!
给母亲带来很多惊喜
在厄运的接连打击中,袁秋也给过妈妈不少惊喜。
初二时,袁秋考进年级前十,学校组织颁奖时,也给她戴了一朵大红花。她没有想到,命运多舛的儿子,竟能替她挣脸。上初中时,最好的时候,袁秋的成绩排在年级第二。
高考成绩出来后,一家人喜忧参半。喜的是袁秋考了670分的高分,愁的是学校到底录不录取。
尽管填报志愿前咨询过,但生怕有什么差池。
录取通知书拿回来那天,只要有人来摆谈这事,袁秋便笑得合不拢嘴。“真想站起来蹦一下!”
“也给我长脸了!”谢显莲看到儿子笑,一脸满足。“亲戚和村里人都羡慕,就像袁秋已经有了一条出路。”
谢显莲还有点欣慰的是,袁秋在家只要方便,什么都愿意干。最忙的事摘花生、脱玉米粒、晒谷子,他都能帮上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