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欲不振、腹胀食欲差、精神萎靡、嗜睡、身体乏力、舌苔腻……上海本周入梅,雨水、潮湿、闷闷的天气,让很多人感觉浑身上下都不舒服。怎么能舒舒服服“熬过“黄梅天,记者请中医专家支招。
运动祛湿:种类和强度要适度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主任陈晓蓉说,雨水季节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而为人体肌肉、四肢提供气血津液营养来源的脾脏最怕的就是湿邪来犯。“当脾不能提供四肢肌肉需要的营养时,就会患软组织劳损之类的病症。”陈晓蓉主任说,特别是对很多都市白领来说,过快的工作节奏,长时间的加班,不少白领人士常常是几小时不停地工作在电脑旁,软组织劳损是很常见的疾病。《黄帝内经》曰:“久坐伤肉”,意思是说,长时间久坐,不活动,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可使肌肉松弛无力,而“动则不衰”,动则气血可周流全身,使得全身肌肉尤其四肢肌肉得养。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不过,运动也有讲究,尤其是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适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谢吟灵说,不少老年人为了达到保健效果,喜欢锻炼得满头大汗。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而言,大量出汗会造成机体脱水,增加血液黏稠度,加大发生脑梗、心梗的风险。因此她建议老年人从夏至开始,应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慢节奏的运动。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惫,微微出汗为宜,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减少心脏负荷。运动后适当饮用温开水。需要提醒的是,夏季因为空调的关系,老年人容易感冒伤风,此时千万不要轻易服用发汗的药物,以免因大量出汗导致虚脱,或者引起心脑血管意外。
饮食祛湿:“秘方”并非人人适用
除运动之外,医生也建议通过饮食来祛湿,多吃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
黄梅天到来,微信群里关于“祛湿秘方”也开始盛传。这两天,61岁的杨阿姨就收到了好几条老同学、老姐妹发来的微信,共同推荐一道健脾祛湿的“神方”——红豆薏米粥。有的说“只要随手抓两把放进锅里,和大米一起煮成粥,特别方便,而且全家老少都能吃”;有的说“我已经吃了一个多星期了,感觉整个人神清气爽”……可是杨阿姨却有些怀疑,自己去年吃了一个夏天,没见什么效果,还时常感觉特别疲劳。
岳阳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谢吟灵表示,广为流行的“红豆薏米粥”确实有一定的祛湿作用,也是流传最广的祛湿食疗方子。但“健脾祛湿”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万人一方,所有人都适用。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是健脾利湿还是清热祛湿都要看每个人的体质、症状,针对病因及类型进行治疗或者调理。“红豆薏米粥”这个食疗方只适用于体内有湿热的人。如果是气虚、阳虚的人,就不适合用这个方子,更不能长时间吃,否则神疲乏力的不适症状会更加重。
对于市民日常饮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中医科主任陈晓蓉建议,饮食原宜清淡,少油腻,少甜食,要以温食为主,不要太寒凉,同时切记不宜过食生冷、油腻食物。喝一点“三豆”——绿豆、赤豆和黑豆做的汤粥,都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此外,如果能吃点辛辣的食物发点汗,也可以祛除体内的湿气。“冬吃萝卜夏吃姜。”姜正是辛辣之品,一旦患风寒感冒,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辣辣的姜汤,喝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身发过汗以后,风寒感冒病症就会有所缓解。
皮肤祛湿:预防、正确处置需注意
黄梅天,湿疹、汗疱疹等皮肤问题也令不少人头疼。上海市中医医院外三科主任医师李萍介绍说,炎热的气温让汗腺的分泌随之加大,而汗液里所含有的,具有化学成分的组织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乳酸、氯化钠等酸性物质使皮肤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引起皮肤内毛细血管扩张和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导致皮肤炎性疾病的发生。夏季皮炎以成年人多见,皮损多发于颈部、四肢伸侧及躯干,尤以下肢为多见,分布对称,形状不规则。
李萍医生表示,预防夏季皮炎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例如:不宜穿不透气的衣裤,应穿棉麻或真丝等全天然的衣裤;夏天要多喝水,但不是饮料,以稀释汗液里化学成分的浓度;高温天气尽量呆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且避免外出,若外出无论阴天晴天皆可用黑色遮阳伞遮光,因为黑色能吸收各种波长的紫外线,以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如果已经出现了夏季皮炎,应该经常用清水冲洗患处,但要注意切不可用热水和碱性很强的肥皂烫洗,清水冲洗后应用干而柔软的毛巾轻轻揩干后搽些清凉止痒剂或含有激素的止痒搽剂,避免用毛巾重擦皮肤及搔抓。”李萍医生提示,当剧烈瘙痒时,应到医院诊治,不宜延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