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时代背景,浓厚的关中风情,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古老的土地上,两个家庭不同子孙,曲折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正在惊心动魄地上演……电视剧《白鹿原》开播十日,目前豆瓣评分9.0分,口碑碾压同档期竞争对手(《欢乐颂2》5.2分)。与此同时,收视率和网络点击却也输得一败涂地,仅以城市网为例,江苏、安徽两家卫视相加刚刚超过1%,《欢乐颂2》浙江、东方两家单台均超过1.3%。要知道,明星不多临时垫档播出的《繁星四月》,此前还帮助江苏卫视牢牢守住了第三位。有人说,一部精心、尽心的好剧不该被辜负。也有人说,观众自有舍弃的逻辑。
我们只是想知道,电视剧《白鹿原》到底好不好,又够不够好。
图说:《白鹿原》剧照 图IC
镜头讲究 细节写实
电视剧《白鹿原》展现的是20世纪初渭河平原50年变迁史,电视剧开场宏大:皑皑白雪覆盖着黄土地,马车奔驰在辽阔的原上,牌坊矗立在苍茫天地之间……再加上丰收时节原上麦浪滚滚,麦客割麦的恢宏场景,一开篇,就让观众对陕西风光有了鲜明的印象。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原上盛景,让许多观众盛赞“大气”、“精致”、“美如画”。据悉,在场地取景上,《白鹿原》拍摄团队从陕西蓝田开始,经三原、南京、上海、合阳、晋城、太谷回到蓝田再最终返回北京,先后完成全组10次国内大规模转场,用“精益求精”四个字概括剧组对画面质感的追求并不为过。
除了史诗级的震撼场景还原,《白鹿原》一日三餐的制作工艺都彰显了地方特色。剧中白嘉轩的妻子仙草刚到白家,就凭借其一手“油泼面”俘获了夫家和大家的心。从擀面条、下锅到放辣子都还原了陕西风味。,甚至剧中的“吃面群众”也都是来自陕西本地,据导演刘进透露,“《白鹿原》是要依托这个群众场面的,是要依托群众的。我找的都是当地的农民,因为他们脸上那种质朴劲儿和一般的不一样”。
图说:《白鹿原》剧照 图IC
如果说《白鹿原》美术部门提前10个月进入勘景、搜集道具的阶段,在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力求最大程度地写实,那么拍摄和表演更让这份浑厚的陕西风情渗出荧屏,剧中女演员裹小脚的走路细节,吃饭蹲着的细节都很符合当时情境。剧中还有很多傍晚的戏份,傍晚收工、炕上唠嗑、门口吃面等等,导演刘进解释说,“在那个年代因为农民那农村人是没有电的,所以基本上都在傍晚吃饭,然后天黑了就睡觉,所以这个戏有大量的傍晚的戏,这个是和以前的戏是不一样的”。
表演细腻 何冰出彩
《白鹿原》汇集了一众优秀演员,但随着故事徐徐展开,最受观众肯定的,目前看起来不是艰难地挺直了腰杆的男主角白嘉轩,也不是他那个命硬的一脸倔强又同时抱守着封建残余的第七任老婆仙草,张嘉译和秦海璐在表演的细腻上,或许输给了何冰。就有观众直言,“甚至连《白鹿原》改编的什么话剧电影都还没看过,基本上对鹿子霖的认知完全是通过冰叔的演绎理解的”。剧中白嘉轩是族长,是一个腰杆笔直,行事磊落的汉子,对比之下,鹿子霖是一个喜欢动歪脑筋,有点自私又有点喜欢逞口舌之快的小市侩。这种对比不仅仅是简单的台词与对话的对比,而是一种作为有这样特质的一个人从头到脚气质上的对比。
图说:《白鹿原》剧照 图IC
看得出,何冰在扮演鹿子霖的过程中自己设计了很多小细节。比如,鹿子霖从城里开会回来和大家讲皇帝已经被参议代替,有人问参议是什么,鹿子霖一时讲不上来,一般演员的处理可能是动动眼睛作势自己想一想,但是何冰先垂眼,稍微扭脸避开目光,然后砸吧了一下嘴,然后再扭脸,假装熟悉地和大家讲了一番,而这一系列的动作,寥寥数秒,却非常传神。比如,昨晚播出的第19集中,儿子鹿兆鹏不愿屈服于传统的封建婚姻,何冰扮演的鹿子霖无论是在祠堂委屈地数算他为儿子结婚做好的方方面面的准备,还是最终不能把儿子推出门去迎亲时候自己打自己耳光的恼怒和无奈,分寸感的把握尤其出色,鹿子霖这个角色太放开,容易惹人厌烦,放得不开又不能很好地表现角色本身的身份局限和历史局限。
改编欠妥 确有遗憾
既然从拍摄到表演都是上乘之作,为何收视如此萎靡,甚至可以用“惨淡“来形容。我想,不得不残忍地说,电视剧《白鹿原》的改编,相较于原著小说,依旧是失败的。
图说:《白鹿原》剧照 图IC
首先是笔法,小说《白鹿原》完全是白描,作者的好恶其实看不出来,鹿子霖自私自利是性格使然,作者并没有着笔墨厌恶他,白嘉轩公允大气也有他顽固的一面,也没有用笔墨捧他。鹿兆鹏白灵也没有多么让人喜欢,村里人有善良淳朴的一面,也有冷血麻木的一面。这种白描手法很客观也很成功。甚至可以说,陈忠实先生的每一处落笔,都在质疑,反讽,叩问意义;每一个细节,都在直逼读者面临最血淋淋的历史事实,与躲无可躲的历史荒诞。电视剧乍一开篇,就看出来把白嘉轩写的过于正面,鹿子霖写的过于反面了,足见是非常常规的电视剧语言,摒弃了小说的非常规叙事,用观众的话讲,叫作“套路“。
其次是事件构架,《白鹿原》原著基本事件构架大致为:白秉德之死;换地风波;白嘉轩进山娶仙草并带回罂粟种子;朱先生禁烟;白鹿两家买寡妇地争斗经朱先生调停,县令命名白鹿村;白嘉轩与鹿子霖翻修祠堂办学堂;冷先生进城看病遭遇政变革命。至此清末情节结束。陈忠实先生大约花了几十页时间,娓娓道来,但到了电视剧,且不说白家老爷一直活到了第四集,不利于白嘉轩性格的成长和成熟,还把闹革命,剪辫子生生提前到第一第二集,从实际观感来说,历史的风云变幻,对这片古老的土地的阵痛,似乎这样被消解掉七七八八。但愿,还有没有展开的60集,历史背景会不会都这样,沦为只是背景。
【马上评】生活遥远难以共鸣
刚刚,我数算了《白鹿原》电视剧与小说之间巨大的差别,或者,犀利一点讲,差距。不够张力的情节链条、带有倾向的人物塑造、不够凝练的粗疏改编,我想,都不能简单归因于审查。
其实,要以陈忠实先生原著的犀利白描,来对比、要求一部电视剧,显然是过于严苛了。但为何耗资巨大却收视堪忧,为制作精良却无法赢得观众的遥控器,依旧值得行业深思。
不得不讲,尽管《白鹿原》的故事浩瀚半个世纪,起伏很大,但却距离生活有些遥远。于是,那些被改编过的反抗和抱守,也就失去了力量。小说的荒诞和蛮横,更是无法隔着屏幕传达一二。换句话说,白嘉轩的痛,对大多数电视观众来说,太不切肤,很难产生代入感。这也是为什么《欢乐颂》第二季虽然服装粗糙、表演浮夸、配乐更是抢戏,却依旧凭借对现实和话题的有效捕捉,牢牢占据收视第一第二位。
有时候很无奈,但我们必须要承认,唯美的镜头和精湛表演,有时候远不如对现实的轻轻一碰,来得管用。但又非常公平,对现实缺乏投射和思考的作品,没能赢得观众的支持,也不冤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