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长三角在线CSJonline.cn> 浏览正文


大潮澎湃东风劲——安徽省滁州市深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侧记


 
2024-7-21 16:25:21

       盛夏七月,热情似火。7月19日至20日,来自中央驻皖以及全省的近40家主流媒体、新闻院校100余名社长、总编、教授、记者齐聚滁州,共同参加2023年度安徽经济新闻奖(报纸系列)评选活动。同时,踏着夏日的清风,大家乘坐滁宁城际铁路,来到江苏安徽两省、苏州滁州两市跨省、跨江合作共建的重点项目——中新苏滁高新区,深入企业车间、观摩生产现场、对话企业负责人,以点带面,从不同视角挖掘新闻线索,采集新闻素材,零距离感受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滁州带来的嬗变。

鸟瞰苏滁高新区

       大潮澎湃处,激越看帆起。

       近年来,滁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以“融圈进群”为方向,以省际毗邻地区和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为重点,借东风、搭平台、促合作,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三、全国百强,实现了从全省“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向“总量第三、人均前列”的历史性转变,并朝着打造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极迈进。

打破壁垒

一处处“试验田”热潮涌动

       滁州、苏州、新加坡,这三处在地图上跨越了省界、国界甚至隔着南中国海的地点,因为相似的发展理念联系在一起,共同打造了苏州工业园区走出江苏合作共建的首个项目——中新苏滁高新区。在园区规划馆,沿着展厅长廊,采风组一行一边听取工作人员有关园区发展历程、规划设计的介绍,一边询问园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情况,纷纷对园区近年来的发展成果赞赏有加。

评委和嘉宾参观苏滁商务中心规划馆。 

       “园区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者,也是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中新苏滁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马晖介绍,园区充分发挥合作共建机制优势,与中新集团建立“双主体”合作模式,共同决策、协同发力。经过10余年发展,从清流河边的一片荒野洼地摇身一变成为火热的投资热土,手握“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等官方认证,累计入驻工业企业超300家,其中60%的外资项目、70%的投资额、75%的项目数来自长三角地区,成为滁州对外开放合作示范窗口。

       跨区域“牵手”,打破的是常规,创新的是机制。中新苏滁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只是滁州下好跨省协同的“先手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样板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滁州市借力政策东风,持续深化与沪苏浙地区对接合作,与长三角地区共绘“一张蓝图”,共同编制规划20余个,努力实现一张图规划、一盘棋推进、一体化管理。    

评委和嘉宾参观苏滁商务中心规划馆。 

       “一体化,不是简单的‘1+1=2’,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滁州市发改委副主任樊红兵介绍,滁州深度嵌入长三角产业链、创新链,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在全域推进毗邻地区跨界合作,一处处“试验田”热潮涌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2个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率先突破,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建设以来,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8个、协议总投资925亿元。天长—六合、明光—盱眙2个省际毗邻区新型功能区多点发力,一大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在全省率先揭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凤阳省际合作园区、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定远合作产业园,顶格成立领导小组、专班专人专职推进合作园区建设,已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超210亿元。此外,还依托合肥都市圈辐射带动,共建合滁定远、全椒两个合作园区,串起了滁州发展的“聚能环”。

协同发力

一个个优质项目接踵而来

        “项目工程已接近尾声,目前正进行装修收尾工作,按照计划,下个月即将开园。”位于中新苏滁高新区的筑医台(滁州)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施工现场,工人与机器均“开足马力”战高温、抢工期,电钻声、焊接声此起彼伏。公司副总裁王翠峰告诉记者,作为北京筑医台和苏州艾隆科技投资25亿元联手打造的第一个产业载体,地块共占地274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医院建设领域第一个大规模的聚合性的产业载体,也是全国首个以推动医院建设产业发展迈向现代化和数字化方向的创新型第五代产业园区。

评委和嘉宾在筑医台展示大厅参观。 

       “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是我们选择投资滁州的主要原因。”王翠峰介绍,开园后,筑医台(滁州)基地将通过聚合政、产、学、研、用资源,吸引更多的医疗解决方案伙伴企业共同落地,形成产业上下游供应商集群式发展。

       招商引资、招大引强是“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滁州推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围绕八大产业链,积极引进培育上海、苏州、南京等地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促进产业组团式承接、集群式发展。近三年来,引进沪苏浙地区亿元以上项目超800个、实际到位资金居全省第一。与此同时,滁州还顺应“双碳”战略,紧盯“新三样”,抢占新赛道,压茬开展季度攻势,顶格推进项目建设,季度组织“三看三比”集中观摩,“十四五”以来,全市引进80亿元以上项目近30个。

       镜头再向前推移,在中新苏滁高新区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采风团被一派智能化生产加工的热闹景象所吸引,只见一辆辆AGV智能运输小车来回穿梭,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速运转,一个个自动化机械手臂上下挥舞,一批批太阳能电池面板有序下线……

       “以前这种车间需要工人600人左右,通过不断地智能化和技术改革,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该车间只需要200人就行。”旭合科技副总经理任军利介绍,目前该企业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技术水平在行业内处于前列,预计2024年公司可实现产值30-40亿元。

评委和嘉宾参观旭合科技。 

       区域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在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需要不断探索、协同发展的关键。围绕合作共建,滁州市加入长三角创新创业发展联盟和“双创券”试点区域,与上海市杨浦区、徐汇区政府开展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探索共建“科创+产业”伙伴园区、打造“研发制造飞地”等。人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案例获评“全国百佳案例”,蝉联“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系全省唯一。加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等战略合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来滁州落地转化。此外,滁州市积极参与南京都市圈科技创新生态建设,在区域创新发展、资源开放共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构建共同发展新格局。

共建共享

一件件民生实事接连落地

    “咚——前方到站苏滁商务中心站。”伴随着列车与轨道的轰鸣声,一只橘红色的“火凤凰”风驰电掣般地向南京方向驶去。

       10年谋划,5年建设,作为全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以及长三角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标志性项目,滁宁城际铁路起点站位于安徽省滁州站,终点站位于建设中的江苏省南京北站,全长约55.35公里,设站17座,其中地下站3座,高架站14座。其中,全长49.66公里滁州段已于去年6月28日开通运营。“滁宁城际铁路滁州段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滁宁两地百姓呼唤已久的交通新通道,从概念走向现实,‘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形成。”滁州市滁宁城际铁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华松介绍。

评委和嘉宾体验滁宁城际轨道交通。 

       作为技术人员,家住南京市顶山街道,在中新苏滁高新区上班的刘星宇是滁宁城际铁路开通运行的受益者之一。忙完一天工作后,花费19分钟搭乘滁宁城际铁路,再骑电动车10分钟,刘星宇便从公司回到了家中。“城铁的开通不仅拉近了两座城市间的地理距离,也拉近了老百姓的心理距离。虽然每天跨省上班,但是好像又没出城。”刘星宇笑着说。

       交通基础设施的全方位互联互通是“同城化”的关键。滁州编制沿南京江北新区扇形区域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和快速通道布局方案,谋划宁滁一体化协同发展交通重点项目近30个。衔接江苏的省际高速公路共9条,大多连通南京,高速公路在建和通车里程全省第一。与沪苏浙形成了8条高铁城际、15条高速公路、9条水运航道、5个内河港口的“铁公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共同打造“高速上的长三角”、“轨道上的长三角”、“航道上的长三角”、“翅膀上的长三角”。此外,滁州还开通至南京公交班线6条,占江苏全省开通省际毗邻公交线路总数的近十分之一。滁州公交“亭城通”市民卡与南京等全国110个城市实现联网互刷。

评委和嘉宾体验滁宁城际轨道交通。 

       “好邻居”变“一家亲”,协同共进唱好“同城记”。滁州深化共享南京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为“宁滁同城化”提供了最强黏合剂。

       医疗方面,滁州通过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或专科联盟等形式与长三角医疗机构合作项目200个。滁州市民通过南京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可在包括滁州在内的都市圈9市1区133家医院8755个医学专科预约挂号。滁州市一院加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天长市人民医院、明光市中医院加入了南京脑科医院医联体,南京儿童医院在滁设立了滁州儿童医院、全椒人民医院等3家分院。

评委和嘉宾在明光酒厂参观。 

       教育方面,滁州从幼教、义教、职教、高等教育等多个领域积极引进南京的优质教育资源。10对宁滁学校结对,包括滁州市田家炳学校和南京金陵中学河西校区等。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南京秦淮夫子庙小学等知名中小学陆续在滁州设立分校。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滁设分校外,滁州还在深化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在宁大校大院大所的合作,打造“研发+制造”科创飞地。

评委和嘉宾在明光酒厂参观。 

       政务服务方面,滁州深化与长三角城市服务合作,探索建设统一开放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在全市行政服务窗口,已实现148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172项事项南京都市圈“跨域通办”。安徽省首张“跨省通办”营业执照在来安县与浦口区“跨省通办”专窗发放。南谯区探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审批、容缺审批制度改革,并建立了省际跨界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机制。

       “融圈进群”,滁州步履不停,苏皖两省一座一体化通勤圈、产业圈、生活圈建设初见成效。(李邦军)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长三角领跑2024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
·2024赛迪中国百强县榜长三角占据半壁江山:江苏2
·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
·安徽省宣城市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GDP总量首破15万亿元,
·长三角“C位”城区“组团”向新 长三角C9联盟联席
·暑期游火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助力浙西、皖
·铜陵义安区打造长三角旅游“后花园”
·“多彩贵州”文旅推广长三角推介会后 长三角游客
·宣绩高铁、南通至宁波高铁、甬舟铁路……来看长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