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会议厅迎来不少身穿特色民族服饰的国际友人。为加强国际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交流,由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联合举办的2024年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于当日举行。本届论坛以“器惟求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表现及社会参与”为主题,来自英国、印尼、阿联酋、日本等8个国家的24位专家学者就文博机构的非遗保护担当、非遗保护的多元视角、非遗保护的地域特色等主题,分享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
论坛现场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同样拥有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它们体现了上海这座海派都市别具一格的传统理念、审美个性和人文精神。从2005年正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上海逐步建成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截至目前,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3项、市级273项、区级近800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20名、市级794名、区级近千名,其中有19个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有4家保护单位被评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成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内涵和资源。
论坛现场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非遗保护方面成就突出”,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刘超英认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上海艺术品博物馆探索了非遗保护的一种新模式,不仅保存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将视野拓展到世界上。“我们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的文化有差异,但对历代留下来的文明尊重、敬仰、爱护的心是一样的。上海艺术品博物馆在建馆之初就把视野面向全世界,这就是上海这个城市的格局,也是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为中国博物馆在保护非遗方面所做的尝试。”
作为纪念中国自然和文化遗产日的重要活动,已连续举办十一届的“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是被列入“上海文化”品牌建设规划项目和《上海市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重点项目,同时也是上海市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友城建设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该论坛还被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列为纪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重要庆祝活动,也是已连续举办十四届的“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配套活动。
捷克艺术家的玻璃艺术品
“第十四届国际传统艺术邀请展”将于6月7日起在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亮相,展出来自31国的180余件艺术佳作。观众可以在展览中欣赏到捷克艺术家的玻璃艺术品、智利艺术家的布艺绘画、斯洛伐克画家运用铁锈和色粉创作的绘画作品、日本陶艺、法国和丹麦艺术家的组合雕塑作品等。同时,中国艺术家也展现出深厚的艺术底蕴与创新能力,他们将核雕、缂丝、金属工艺等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既有传统精髓又具现代韵味的艺术佳作。展览将至7月8日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