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万平建筑面积,4万人小区,怎样管好1万辆电瓶车?
这是一道长期摆在全国政协委员、康城社区党委专职副书记张军萍面前的难题,而且是一道不容回避的必答题。“在我们这样一个超大型社区,电瓶车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出行工具,管好电瓶车事关家家户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诚如张军萍所说,在这个12500多户的社区内,停放了超过1万辆电瓶车。稍有管理不当,这些能给居民带来便捷的工具,随时会成为充满隐患的“定时炸弹”。
这绝非危言耸听。南京大火带走了15条鲜活生命,电动自行车安全问题带来的惨痛教训历历在目。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相比2022年上升17.4%。
截至2023年12月,上海约1.3万个住宅小区中,已有约1.25万个住宅小区建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2月24日,上海市物业管理事务中心发布通知,开展全市范围住宅小区运行安全管理专项检查工作,最大限度防范化解住宅小区内各类安全隐患。
显然,防患于未“燃”,是当下每一个住宅小区必须要思考的大事。
“上海康城作为一个‘有点年纪’的超大社区,电瓶车安全管理可谓十分棘手。”在接受东方网记者采访时,张军萍表示,当前其所在的社区面临的是体量大、设施旧、隐患多等几大问题。
为了给广大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防火墙”,社区的管理者和治理达人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张军萍向记者分享了他们目前总结的三个“锦囊”——
第一个锦囊叫“安全宣传”
张军萍向记者介绍,目前,他们拟从两个方向对居民进行大范围宣传。
其一是电瓶车的使用安全。“我们呼吁也引导业主们把电瓶车停在指定区域,同时也加大对充电安全的提醒,严格要求居民不要把电瓶带进楼栋、带进家里。”
其二是消防安全。“例如遇到火灾应当怎么处理,应急逃生演练等等。”张军萍说。
第二个锦囊叫“硬件升级”
张军萍介绍,已经超过“20岁”的康城正面临着硬件老化,迭代在即的问题。小区在建设初期,非机动车库都设置在地下,而且都是按照自行车的停放标准建设的。现在的非机动车停车场所还存在充电的隐患。在前期排摸的基础上,社区将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司制定整改方案,消除充电场所的隐患。
“我们也欢迎有资质的第三方企业一同加入到我们的社区更新中。“张军萍向东方网记者表示,当下康城居委与业委将努力与广大业主一起改造非机动车库的环境,“我们也将聆听专业的意见以及居民们的反馈,持续优化管理措施,守护好居民财产安全。”
第三个锦囊叫“源头管理”
“作为一名来自社区基层的委员,我想在这次大会期间就非机动车的管理提出建议。”张军萍介绍,本次两会期间,她拟就电瓶的源头管理问题与其他委员进行探讨交流。
“电瓶的安全数据是否能够全链条追溯,居民是否能够用简便的方式检测电瓶的安全情况?”张军萍建议,进一步关注《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的落地实践,从行业规范等方向入手,进一步从源头优化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
中国是电动自行车大国,截至2022年末,中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至少有3.5亿辆,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小小的一块电瓶承载着出行的重任,也肩负着亿万家庭前行的期待。
“希望电动自行车能够成为大家安全的出行工具!”张军萍委员表示,期待一些在基层凝结的切实有效的经验,能够助力广大社区筑牢安全防火墙。“管好小区电瓶车看上去是一件很小的事,但事关居民的生命安全,让我们的居民住得安全,住得安心,这就是社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