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规模一向是房地产行业最看重的发展指标之一。金融红利时代,千亿规模是一道坎儿,是“top开发商”俱乐部的入场券。尽管政策调控楼市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房地产的金融属性正在褪色,可依然有部分企业心急搭上末班车。
中骏就是如此。这家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房企,一向行事低调,在杠杆上有所不为。可近年来画风突变,疯狂扩张。销售额是上去了,可遗留下来的问题重重。
脱缰的骏马,翻倍的土储
房地产大环境收紧的行情下,大多房企谨慎拿地,而中骏却背道而行。从2017年提出三年内销售规模“千亿”的目标开始,中骏拿地阔绰。
2017财年期末,中骏土储规模为1557万平方米,2019年翻倍至3209万平方米。今年4月份,当整个房地产市场还在疫情影响下求稳,中骏却力压融创和保利等头部企业,以103.55亿元的价格拿下厦门市思明区一宗地块,楼面价50599元/㎡ ,溢价率高达43.8%。上半年中骏土地储备合计3303万平方米,新增10个项目,拿地总价194.31亿元。
联营合营,“重”在参与
2017年中骏的合同销售额为332.47亿元,2018年513.58亿元、2019年805.01亿元。三年下来每一年都超额完成目标。截至2020年11月30日,中骏及联营合营公司累计销售额903.73亿。12月20日,中骏公告其合同销售总额已突破1000亿元,提前超额完成930亿的年销售目标,正式迈入千亿房企阵营。
实际上,自提出“千亿”目标以来,中骏不断降低销售上的控股权益,从2017年的77.98%降到2019年的50.13%。根据2020年中期财报,其合同销售额400.76亿元(其中联营及合营权益225.61亿),也就是说中骏自身权益占比只有43.7%。看来这2020全年销售破千亿的说法,中骏自身的贡献有没有超过一半都很难说。
加速去化,降价打折
2020年中报里,中骏提出其首要任务就是“以加速去化及回笼资金为首要目标”。2019年上半年平均物业销售单价是10669元,2020年同期腰折到7438元每平方米,同比下降高达30.3%。
单看今年11月份,中骏及联营合营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额约102.17亿,同比增长6%,而合同销售面积为1,020,727平方米,同比增长高达81 %,从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速对比上看,一种清仓大甩卖的感觉油然而出,为了业绩,拼了。
布局二线,“量”上扩张
除了美化销售、降价打折,中骏在追求规模的道路上还把心思花在了城市布局上。
按照城市级别划分,合同销售额里一线、二线及三四线城市的占比分别是7.4%、60.7%和31.9%。
(来源:中骏集团2020中期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