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9月27日电 题:委以坚守 托以创新——深圳第二产业比重何以近40%
新华社记者吴涛、印朋
今年3月,在深圳坪山区,一辆名为“夸父”的L4级无人驾驶运输车每天清晨都会迎着朝阳,沿设定路线从当地机关食堂出发,给沿街防疫人员送早餐。这一情景,是深圳从“加工代工”转向“智造创造”的侧影。
以加工制造为始,守实体经济初心,以创新创造成就了深圳3万多亿元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和高质量工业体系,成为支撑疫情防控和疫后经济快速回正的“硬核力量”,也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
“落后”传统产业竟成高附加值产业
深圳工业是从“前店后厂”和“三来一补”起家的。
1980年,深圳工业增加值仅0.37亿元,以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等传统产业为主。
40年后,传统产业在一些地方成为落后的代名词,但在深圳,传统产业却成了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
在今年8月的“2020深圳设计周”上,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33家设计机构、800名设计师以及数百万网友在“云”上体验了“深圳设计”的魅力。
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发展办公室主任韩望喜说,深圳工业设计、工业生产与知识创新齐头并进,创意设计与产业同步发展,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人才和资金。
“纺织服装产业曾被称为‘夕阳产业’,但我们坚持走品牌发展和创新之路,打造‘五名工程’,即名牌、名企、名师、名店和名模,实现了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荣誉会长沈永芳说。
40年前,深圳女工踩着缝纫机为全世界贴牌代工生产各类服装成衣。如今,深圳有2500多家品牌服装企业,2019年服装行业销售额2600多亿元。大浪时尚小镇获批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平台),“深圳内衣”成为工信部首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示范区”。
“与服装产业一样成为优势产业的,还有钟表和黄金珠宝等传统产业。创新驱动是深圳第二产业发展壮大的不二法门,一批优势传统产业从‘加工代工’向‘智造创造’跨越,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综合法规处处长彭礼寿说。
疫情应对和疫后转正的“工业硬核”
汽车制造企业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
比亚迪总裁办公室主任李巍说,为支持抗疫物资生产,比亚迪从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和电子零部件等部门紧急抽调3000多名工程师组成技术攻关团队,从零开始,一周内实现量产。通过利用原有机床转产口罩机,各厂区调配短缺零部件,1300多个口罩机铝制零部件基本自给自足。
一批制造业企业的迅速转产,让深圳市口罩日产量从不足2万只,在一个多月后提升到1000万只,防护服、测温仪、呼吸机的产能迅速提升数倍甚至十数倍。
创新驱动推动了工业的发展,而强大的制造业不仅成为深圳抗疫的支撑,也成为疫后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力。到今年8月,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已单月五连增,工业成为复工复产以来深圳经济增速转正的“硬核力量”。
“深圳工业已涵盖36个行业大类,形成了一批增加值规模超百亿元甚至千亿元产业,且高端制造正持续快速发展。”彭礼寿说。
如今,深圳工业又站在了新的高点。继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成立后,深圳又正式进入5G时代,实现5G网络全覆盖,5G应用场景“遍地开花”。
坚守实体经济初心的理想之花
传统产业的华丽转身和关键时刻的工业支撑,是深圳40多年来坚持“工业立市”和“制造强市”,不断创新的同时坚守实体经济初心的理想之花。
2019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69万亿元,工业占GDP比重为37.7%。这座最有条件的“创新之城”,并没有“脱实向虚”“挣快钱”。
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说,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始终将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龙头和主动力,凝心聚力发展工业,实现了从小而散到门类齐全、从传统产业为主到先进制造业为主,从贴牌加工到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崛起。
“在‘三来一补’蓬勃发展之时,深圳主动放弃路径依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聂新平说。
经过近40年发展,深圳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逐渐建立起门类相对齐全、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的工业产业体系,实现了由以传统行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为主的转变。
聂新平说,深圳已制定工业物联网、云计算等一批产业发展计划,并将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
深圳新近推出《关于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的指导意见》,鼓励开展更多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
“在深圳强大的工业能力支撑下,‘夸父’将不断迭代升级继续奔跑。”“夸父”生产企业、深圳一清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于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