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新材料,许多人或许只有一个模糊抽象的概念,却无法具体描述出到底什么是新材料。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下称“工博会”)于9月19日在上海闭幕,其中的新材料展馆告诉观众: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皆可能是新材料。高铁的内饰和外饰,汽车的电动总成、电池组等部件,5G通信的电路板,房屋的涂料和瓷砖背胶……生活中肉眼可见或看不见的地方,处处都是新材料。
根据中国工程院的数据,2019年我国的材料产值已经达到4.5万亿元人民币,可是在庞大的产业规模背后,另一个现实是,我国有多种高端领域的材料仍然依赖进口,尚未突破技术垄断,或者没有实现规模化生产。
这既是困境,也是机遇。
不可忽视的差距
“目前中国在半导体、显示、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有超过50种关键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在本届工博会的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凯盛科技(6.860, 0.02,0.29%)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及董事长彭寿指出了这一严峻的现实。
电子制造功能陶瓷、新能源材料功能、功能纺织材料、功能清洗材料、生物应用材料、先进半导体材料、稀土材料、高性能膜材料、新型显示材料,超导材料……都属于先进功能材料的范畴,这些新材料在日常生产或高端领域制造中都必不可少,但是目前我国仍有不少种类的新材料,与国际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工程院对26类有代表性的制造业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目前我国有11类制造业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如通信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输变电设备、纺织、家电等,然而,更有15类制造业与世界制造强国仍有较大甚至巨大的差距,例如集成电路及专用设备、操作系统与工业软件、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航空发动机、农业装备等。
彭寿以芯片领域举例称,“在这些领域,新材料的技术差距巨大,比如集成电路的芯片对产业的影响非常大,事实上我们曾经准备起步,但是当时想到可以拿钱买,认为有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而没有想到必须是一体化发展,所以这一块现在存在巨大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