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在之前的文章 中,已经对2019年31个省份的生产效率做了分析,其中包含的指标有人均GDP、地均GDP、人均收入,各省的表现分化严重。
依照此方法,我们今天来具体分析下大中城市的表现。
说明:文中所选35个大中城市,包含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省份内的经济强市。截至目前,大连、哈尔滨、长春、昆明、乌鲁木齐、拉萨尚未公布2019年统计公报,故未统计在内。
01
苏州击败北上广
先来看一下各个城市的人均GDP表现。
按照国际通行认定标准,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的,是初等发达国家(水平);而超过3万美元的,则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上述的35个大中城市中,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有11个。其中,深圳在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20万元,也是国内唯一一个超过20万元的城市。同时,接近3万美元也意味着它即将达到中等发达水平。
接下来的二三四位,全部被江苏城市包揽。无锡仅以800元的微弱优势领先苏州,排在第二位,而南京则以16.5万元的水平排在第三位。江苏经济的强大,可见一斑。
之后才排到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北京以16.4万元稍微领先排在第五位,与南京的差距也在千元左右,较量激烈。
上海、广州都在15万元的档位,差距不大,但身后的杭州来势汹汹,与广州的差距仅剩4000元。
排在第九、十、十一位的是武汉、宁波、厦门,三者都处在14万元的水平,将将达到初等发达水平,也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很盛的二线城市。
在此之后, 还有长沙、佛山、青岛等11个城市人均GDP超过10万元,全部属于二线城市;还有10个城市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即7万元,而垫底的则是石家庄,只有5万元出头。
当然,这只是35个大中城市的排序,并不代表在所有城市中的排名。而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全国城市,就会发现有很大的差别。
上面的35个城市,有34个城市人均GDP超过10万元,深圳、无锡、苏州依旧高居前三,但再往下就出现了不少新面孔。
比如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扩大到14个,珠海、鄂尔多斯以17万元超过南京、北京等城市,高居第四、五位,此外还有15.6万元的常州挤进前十名。
珠海、常州作为珠三角、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有着如此表现尚能理解,但鄂尔多斯高居第五位,恐怕跌破不少人的眼镜。
实际上,由于鄂尔多斯的资源丰富而人口又稀少,人均GDP一直位居中国城市前五之内。比如 2018年,鄂尔多斯人均GDP高达18.1万元,仅次于深圳和东营(没错,山东东营排在第二位)。
也就是说,2019年鄂尔多斯和东营的人均GDP排名,比2018年出现了下降。尤其是东营,由于2018年GDP核算下调, 东营从2018年的第二位,直接下滑至2019年的16位,资源型城市的没落可想而知。
榜单上新出现的城市还有镇江、扬州、南通、榆林、烟台、威海、包头等城市。
江苏有8个城市出现在榜单中,广东也有5个城市上榜,经济实力依然高出其他省份一头。
02
10年沉浮:贵阳称王
当然,只看2019年的数据,获得的信息太少。当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才能看出城市格局的变化。
在2009-2019年这10年间,人均GDP涨幅最大的竟然是贵阳、重庆和福州,三者的涨幅都超过了200%,最高的贵阳增幅超过了250%,多少有些出人意料。
重庆虽然涨幅大,但受制于大量农村地区的存在,人均GDP只有7.5万元。更惊喜的是福州的表现,2009年时的人均GDP只有3.6万元,10年后的2019年已经达到12万元,成为妥妥的强二线城市。
之后的南京、泉州、成都、武汉,10年间的涨幅也都超过了190%,分列三至六位。在涨幅前十的城市中,全部被二线城市霸占。
而在榜单上还有10个城市涨幅未超过100%,涨幅最低的四个城市——苏州、呼和浩特、天津、沈阳,尚未超过50%。由于大连、哈尔滨、长春目前尚未公布数据,沈阳只能暂时性垫底。
而当我们把时间线再缩短到2014年以来的5年,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2014-2019年这5年间,涨幅最高的城市已经变成了福州,其也是唯一一个涨幅超过70%的城市。10年增幅第一的贵阳,已经掉到了14位,表明其近5年来的经济增速有所下降。
更厉害的是, 5年间涨幅前三名都被福建城市霸占——福州、泉州、厦门分列一二三位。而这正体现了福建省经济在这5年内所取得的亮眼成绩,这个被夹在浙江和广东之间的沿海省份,正迎来它的高光时刻。
5年间涨幅超过50%的还有7个城市:东莞、合肥、重庆、海口、郑州、南京、太原。反倒是青岛、长沙、佛山、广州这些城市的涨幅,只有30%不到,略显迟缓。
而5年间人均GDP负增长的有3个城市——呼和浩特、沈阳、天津,华北和东北城市的下跌,其实都在意料之中。待大连、哈尔滨、长春的数据公布后,相信也会加入这一队列。
十年沉浮,人均GDP的格局变化用一句话来总结: 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正在强势崛起,而资源型城市和东北城市还在衰退。
03
佛山超越深圳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指标—— 地均GDP。
船长已经在上一篇文章 (点击查看) 中解释过地均GDP的意思。同样,这里采用的指标,依然是城市的 建成区面积,而非全部土地面积,更为真实。
建成区面积: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具体指一个市政区范围内经过征用的土地和实际建设发展起来的非农业生产建设的地段。
在统计的38个大中城市中,地均产出效率最高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佛山,其每平方公里能创造66.87亿元的GDP,遥遥领先其他城市。
这座以制造业为根基的城市,即便在疫情的冲击下,也能在一季度保持10%的进出口增长,可见其经济活力。
随后的二至六位分别是泉州、苏州、宁波、无锡、福州,被江苏、浙江和福建三个沿海省份包揽。而泉州、福州的高效表现,同样印证了福建经济的快速崛起。
在其他媒体以全部土地面积统计的地均GDP中,第一名往往是深圳,但若只考虑建成区面积,深圳只能以29亿元排在第9位。
此外, 还有3个城市的地均GDP尚未突破10亿元,东莞、海口和兰州。东莞的建成面积实在有些大,1007平方公里能排在第六位,因此地均效率就拉低了。
04
长三角碾压珠三角
最后来看一下大家最关心的,也是与个人产出效率最密切相关的指标—— 人均收入。
表格说明:该表格按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排序;北京市从2018年起不再公布城镇和农村人均收入;深圳已经没有农村建制,故全体居民收入即为城镇居民收入;大连、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拉萨尚未公布2019年经济数据。
在统计的35个大中城市中, 上海以7.3万元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高居第一。
而其后还有8个城市的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苏州超过北京位居第二位,杭州则超过了广州位居第四位,宁波、南京超过了深圳位居六七位,三个一线城市的人均收入竟然落了下风。
厦门、佛山、长沙、东莞、青岛、济南、武汉等7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5万元,排在第三梯队,小而美的厦门在其中处于领先位置。
此外,还有12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超过了4万元,泉州、呼和浩特以接近5万元的水平领先其他城市;还有7个城市处在3万元档位,比如海口、兰州、银川、西宁等,都是实力较弱的省会城市。
从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来看,宁波、杭州、东莞、苏州、无锡、上海、长沙、佛山等8个城市超过了3万元,而其他城市的农村居民收入还处在1-2万元的档位,最低的西宁只有1万元出头,城市的差距凸显无疑。
而从整体的人均收入格局来看: 东部城市全面领先中西部;长三角城市全面领先于珠三角,是毫无争议的王者;北方城市则全面落后于南方,城镇居民收入前10名中,只有北京一个城市入围。
南北差距愈加拉大的当下,“北穷南富”的格局,既现实又无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