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王斌2日在商务部举行的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要促进新车销售,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不断完善用车环境,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繁荣二手车市场,尽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释放汽车消费潜力。(记者陈炜伟、王雨萧)
附:商务部召开网上例行新闻发布会(2020年4月2日)
【高峰】: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商务部网上新闻发布厅,参加今天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主持工作的副司长王斌先生、外贸司二级巡视员(副司级)刘长于先生和国际司副司长杨正伟先生,参加我们的发布会,我是新闻发言人高峰。
今天,我们没有需要主动发布的信息。下面,我们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下面请提问。
【环球时报英文版记者】:荷兰媒体关于部分医院一线医务人员使用的中国产口罩因“不合格”被召回的报道,中方有何回应?
【刘长于】:近日,我们注意到荷兰媒体相关报道。商务部对此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地方商务主管部门、相关出口企业进行多方核实。
根据有关材料,我们了解到,荷兰公司向我相关企业采购的这批口罩为个人防护用的非医疗用口罩。有关企业出口时也做了说明。非医用口罩不能用于医疗用途,也不能用于在重症监护室工作的医护人员。
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医疗物资质量安全,对相关产品实行严格管理。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进一步加强医疗物资出口质量监管,规范出口秩序,商务部会同海关总署、药监局发布公告,相关医疗产品出口必须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
医疗物资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我们希望国外采购方选择在我国药监部门注册的产品供应商,并在产品使用前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严格按照产品适用范围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如在采购和使用中出现有关问题,建议双方企业按商业化原则妥善协商解决。我们愿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医疗物资有序出口营造良好环境,更好地支持全球抗击疫情。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近期有关国家粮食出口政策变化,引起国内消费者关注,部分地区市场出现集中购买现象,请问我国粮食供应情况如何?会否出现供应不足、价格上涨问题?
【王斌】: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供应工作,出台了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粮食保险试点、调整完善粮食收购价等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6.64亿吨,比2018年增加0.9%,创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16连丰”。根据农业部相关信息分析,2020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夏粮苗情长势好于常年,丰收在望;早稻种植面积扩大,增产有基础,秋粮收购价格提前确定、不断提高。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出台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今年全年粮食丰收是大概率事件。
我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我国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多吨,完全可以实现自给自足,不进口也不会导致国内粮食供给短缺。我国粮食进口主要以大豆、粗粮等饲料粮为主,进口的大米、小麦分别只占国内消费总量1%和2%,主要起到品种串换和调剂作用。有关专家分析认为,当前全球粮食供给总体过剩,世界粮供低位运行,但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关国家出台出口禁令主要出于优先满足国内粮食供给需要,大多数粮食出口国不一定会跟风效仿。
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下,商务部会同有关地方和部门完善工作机制、确定了一批保供骨干企业、落实保供货源、畅通调运渠道,加强产销对接,各地批发、零售市场大米、面粉、食用油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向好,产能充沛。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担心粮食供应短缺及价格大幅上涨问题,无须集中批量购买在家中囤积粮食。 谢谢!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G20贸易部长举行特别会议,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请问本次会议取得了哪些成果,对抗击疫情有着怎样的意义?
【杨正伟】:3月30日,G20举行贸易部长应对新冠肺炎特别会议,重点落实G20领导人特别峰会共识,就疫情对世界经济贸易影响、保持供应链稳定、促进贸易发展等问题开展讨论。
会议上,中方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出席G20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重要讲话精神,推动G20抗疫经贸合作。钟山部长向各方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防疫物资国际合作,共同保障各国人民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二是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积极采取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等举措;三是维护全球开放合作环境,保持市场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保护主义。中方发言得到成员普遍欢迎和支持。
会议发表《G20贸易部长应对新冠肺炎特别会议声明》,主要包括:一是承诺确保重要医疗用品和设备、关键农产品和其他必需商品和服务持续跨境流动,确保最需要的地方、以可负担的价格,尽快获得必需医疗用品和药品。二是保持市场开放,保障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期和稳定的贸易和投资环境。三是不采取不必要的贸易壁垒或干扰全球供应链,并向世贸组织通报采取的相关贸易措施,增强透明度。四是确保全球物流网络顺畅和持续运作,探索空运、海运和陆运物流网络保持开放的方式,为卫生和商务人员必需的跨境流动提供便利。五是对受疫情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及脆弱群体表示关心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并加强国际投资合作。六是监测和评估疫情对贸易的冲击,呼吁国际组织深入分析新冠肺炎对世界贸易、投资和全球价值链的影响。
当前,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已经对全球贸易投资带来严重影响,疫情本身及贸易投资下滑已经成为全球性挑战。上述成果共识的达成,有利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与协调,共同采取开放经贸政策,降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冲击,保障国际贸易投资的正常流动,并为危机后的经济强劲复苏和可持续、平衡和包容性增长奠定基础,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我们将落实好领导人特别峰会和本次贸易部长会议成果共识,加强国际经贸协调合作,为携手抗击疫情、恢复世界贸易投资增长做出积极贡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谢谢!
【新华通讯社记者】: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扩大居民消费,启动实体商品消费,保持线上消费热度不减。不少地方出台发放消费券、促进汽车消费等措施,请问商务部在促消费方面有什么总体考虑,有哪些具体举措?
【王斌】:扩大居民消费,对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狠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和近期出台的系列应对政策落地,全力做好“一促两稳”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部党组高度重视,多次开会研究,推进贯彻落实措施,会同有关部门提出促消费政策建议,印发多个文件,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国商务系统进行动员部署,指导地方和企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推进复工营业。按照分区分级、精准施策原则,指导督促各地在防控措施到位前提下,突出重点,有序扩围,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生活服务业正常营业。会同有关部门强化援企纾困政策落地,促进市场人气尽快回升,启动实体商店消费,保持线上新型消费热度不减,全面激活消费市场。
二是促进城市消费。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智慧步行街建设,指导试点步行街因街施策、多措并举,尽快吸聚人气,重振街市繁荣;推出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新增一批试点步行街,研究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落实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政策,加强规划引导,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便民消费网络,优化便利店、菜市场布局,打造社区便民消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三是提升乡村消费。加快推进电商进农村,扩大覆盖面,完善末端销售网络,畅通农产品(6.540, -0.28, -4.11%)进城、工业品下乡渠道。健全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构建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条,促进农产品销售。推进农产品分拣、加工、包装、预冷、前置仓储和集配中心等设施建设。抓好产销对接扶贫、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千方百计防范和化解农产品滞销问题。
四是扩大商品消费。加快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进一步推动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完善机动车报废、二手车流通政策规章,释放汽车消费空间。支持引导各地制定奖补政策,促进绿色节能家电、家具等产品消费。办好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扩大进口优化国内市场供应。
五是提振服务消费。振兴餐饮住宿消费,创建绿色餐馆,指导企业提升安全健康管理能力,倡导分餐和使用公勺公筷,重塑消费信心。开展社区生活服务业发展试点,引导全国社区生活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扩大供给规模,提升供给质量。
六是培育新型消费。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支持线上经济、平台经济发展,鼓励实体零售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普及应用。支持中心城市做强首店经济和首发经济,促进发展小店经济。
七是活跃消费市场。指导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以防疫保供促消费为主题、线上线下结合的“消费促进月”活动,做大做精“双品网购节”。引导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公正公开前提下,面向特定群体、特定商品、特定领域推出各类消费券、购物券、优惠券,促进人气回升和消费回补。
八是优化消费环境。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地方督促流通企业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让消费者放心进店、安心消费。进一步完善消费信用体系,加强流通行业管理,不断改善消费环境。谢谢!
【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日有消息称,越南等部分粮食出口国因疫情限制粮食出口,请问商务部就此作何评价?能否介绍下近年来中国谷物进出口情况?中国粮食供应能否自给?
【刘长于】:我们注意到越南等国对大米出口实施的临时性禁止措施。当前新冠疫情正在全球扩散,我们希望各国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正常的国际贸易往来和物流畅通。
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积极主动的进口政策,不断增加包括谷物在内的食品农产品进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9年中国进口农产品1499亿美元,同比增长9.3%;出口农产品786亿美元,同比下降0.9%,其中进口谷物1047万吨,出口276万吨,谷物净进口量仅占全国生产量和消费量的2%左右。进口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粮食品种调剂和地区调剂。
正如刚才王斌司长介绍的,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储备充足,中国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谢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受海外疫情影响,博世等欧美工厂纷纷停产,中国汽车行业依赖进口的零部件面临断供的风险,甚至可能造成停产危机,请问商务部如何看待海外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反向传导?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哪些考虑?
【刘长于】:随着国际疫情蔓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欧洲、美国的部分汽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产业链国际分工协作日趋紧密。汽车供应链复杂庞大,种类成千上万,一个关键零部件缺乏都有可能影响整个生产停滞。我国是汽车制造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及原材料生产基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汽车和零部件进出口贸易。海外疫情蔓延不可避免对我国汽车贸易和供应链运转带来影响。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已经处于全面复工复产阶段,汽车供应链压力得到较大缓解。特别是3月31日,国务院又出台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2年、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降低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增值税税率等三项措施。这必将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减缓疫情对汽车供应链的冲击。
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当前汽车供应链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导国内汽车企业加强海外供应商生产、供应监测,加大订货和库存,制定替代预案,合理安排生产;同时,加强通关和物流便利化,保障汽车核心零部件、原材料以及研发、生产、测试设备等进口通道顺畅。
我们愿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在积极抗击疫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全力维护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把疫情对整个行业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谢谢!
【央广经济之声记者】:3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请问商务部在贯彻落实方面有何打算?
【王斌】: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社零总额占比高,增长空间大,带动效应强,是当前扩大实物商品消费、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领域之一。2019年,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3.9万亿,占社零总额比重达9.6%。汽车及相关产业的税收、就业均占全国的1/10左右,1个汽车产业岗位至少可带动相关产业7个就业岗位。
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汽车销量连续两年走低。2019年新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疫情加剧了汽车消费下滑压力,2020年1-2月销量下降42%。当前,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可能进一步影响汽车产业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日前审议通过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降低二手车经销增值税税率、支持淘汰老旧柴油货车等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出台迅速、及时有力,抓住了新车、二手车、报废车等汽车消费关键环节,凝聚了社会各界共识。有利于稳定汽车产业发展和就业,加快汽车消费释放回补,推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这些政策通过媒体发布后,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业界普遍认为,不仅有力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而且解决了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特别是二手车经销企业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政策,对二手车行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有助于推动二手车市场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有助于引导企业积极纳税,扶持行业发展进而扩大税基,增加财政收入;有助于加快释放二手车消费潜力,为新车消费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并带动汽配、维修、保险等相关服务业发展。
下一步,商务部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会同相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稳定新车销售,推动有关地方放宽或取消限购措施,不断完善用车环境,加快修订《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繁荣二手车市场,尽快出台《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促进老旧汽车报废更新,持续推动释放汽车消费潜力。谢谢!
【CNBC记者】:请问在华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率情况如何?
【刘长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商务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密切跟踪国内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精准用力、各方发力,全力支持外贸企业复工复产。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各地方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外贸企业复工复产继续呈良好态势。据统计,截止3月30日,全国75.6%的重点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70%,这一数字比上周又提升了4.2个百分点。湖北省也有超过50%的外贸企业复产率超过70%。这些数字来之不易,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充分验证了我国外贸企业在危机面前的应对能力。我们有信心战胜当前的困难和挑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谢谢!
【高峰】:由于时间关系,下面再回应最后一个问题。
【第一财经电视记者】:疫情全球蔓延给全球供应链带来较大挑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韧性更加受到重视,怎么看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中国如何进一步提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刘长于】:目前,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国家都实施了非常规措施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全球供应链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在疫情冲击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打好疫情防控全球狙击战,也有利于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面对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影响,我想,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做强一般贸易。一般贸易是全产业链,供应链条长、行业范围广、涉及就业人数多,是外贸竞争力的核心指标。多年来,商务部以五优三建为统领,大力优化贸易方式结构,提升外贸产业竞争力,一般贸易在出口中的比重从2008年的46.2%上升到现在的60.5%,成效非常明显。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大力培育以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培育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和一大批富有活力和创新力、专业化程度高、协作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市场渗透力强的国际营销网络,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贸易平台,培育一批外贸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
第二,稳住加工贸易。要狠抓政策落实,指导和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已出台政策,并不断推出新的政策,着力提升加工贸易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推动加工贸易由组装向技术、品牌、营销转变,促进加工贸易生产制造与服务贸易融合发展。要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承接梯度转移,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要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第三,夯实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集研发、生产、营销和公共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在提升产业链延长供应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近年来,商务部把培育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为外贸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形成了400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农产品、轻工品、纺织品、五金建材、机电产品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今后,商务部将坚持不懈地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强部省合作,推进部省联动,形成政策合力,进一步稳产固链、强基固本,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