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姜慧梓)已经持续月余的疫情,让北京一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对企业前景有些担心。收入减少,房租、工资不能少,但现金储备有限,怕撑不了多久。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2月2日,苏州出台十项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成为首个出台中小企业支持政策的地方政府。
苏州之后,上海、北京、青岛等地也相继出台支持性措施。各地政策均提出减租减税、延缓社保缴费等措施。北京还强调社保延缴不影响买房买车、积分落户等权益,并明确困难企业可与职工协商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
苏州率先出手“救企”
苏州出台政策的前一天,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出台全国性政策,提出30条抗击疫情举措,主要聚焦金融支持。2日公布的苏州十项政策对全国性政策进行了细化,并率先提出稳定员工队伍、减轻企业负担的具体措施。
“率先出手”的,为什么是苏州?严峻形势下,苏州对疫情连带影响的迅速反应,或许可从它的经济结构中找到原因。
苏州市统计局公布的市情市力数据显示,2018年苏州地区生产总值(GDP)18597.47亿元,增速6.8%,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位列第7。第一、二、三产业增速分别为-4.6%、5.6%和8.1%。
除增速外,三大产业结构体现更为明显。2018年,苏州第二、三产业分别占GDP的48%和50.8%,第一产业仅占1.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全国重点城市中位列第7。
属于第三产业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都实现了超过4%的增长,营利性服务业大幅增长19.3%。此外,2018年苏州私营企业达到60.32万户,增长14%;个体工商户88.67万户,增长16.8%。
苏州的经济结构大体反映出近些年我国经济调结构的整体趋势。初步核算,2019年我国GDP实现99.0865万亿元,增速6.1%。第一、二、三产业增速分别为3.1%、5.7%和6.9%。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鲜祖德表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恒大研究院1月31日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指出,疫情对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2019年春节七天假期内,全国零售和餐饮业销售额约10050亿元。因此次疫情影响,今年餐饮行业零售额仅在7天内就会有5000亿元的损失”。
第三产业之外,我国还有超2100万个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超过6200万个。随着去年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民营小微企业受惠最多,税负下降直接增强了其向好发展的基础。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月均净增一般人纳税人8.88万户,相当于改革前的近两倍。
减租为中小企业“救急”
苏州之后,上海、北京、青岛、山东等地也相继出台支持性措施。各地政策支持对象直指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中小企业。措施多集中在加大金融支持、稳定职工队伍、减租减税等方面。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集中在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受冲击最大。
这样的影响正在逐步显现。在餐饮行业中,人工和房租是两项硬性投入,占成本的30%到50%。如果停工期间工资照发、房租不减,“撑下去”变得有难度。
北京一家科技企业的负责人于(化名)对企业的前景也有些悲观。他算了一笔账,停工一月少一个月收入,全年就少了1/12 ,同时工资不减、房租不减,成本保持不变。这样算下来,很多企业利润达不到10% 了。
被普遍认为冲击较小的是线上商业,甚至发展出了“非接触式商业”新模式,可能带来一波增长。但依赖线上发展的企业主也持谨慎态度。与线下实体经济不同的是,线上商业受到的主要影响并非需求锐减,而是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
淘宝店主萌萌(化名)经营着一家时尚服饰的皇冠店,多年下来已经形成了固定客群,年收入稳定增长。疫情发生后,她犹豫着去年就跟工厂定好的春款该怎么办,担心工人不能回来复工。
针对企业主普遍担心的租金负担,苏州和青岛都提出减租、减税。苏州明确,受重大影响的企业可申请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可延期报税、缴税,承租国有经营用房1个月房租免收,2个月房租减半;青岛可申请减征或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创业园、孵化器等带头减免承租的小微企业房租。
支持力度“史无前例”
“目前我们最难的是资金链,不是税,都没有利润了哪来的税。”于一担心的资金链问题或许能得到某种程度的缓解,
北京、苏州、青岛都提到加大信贷支持,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苏州提出,资金困难企业贷款利率下浮10%以上;青岛明确,普惠小微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再降0.5个百分点;北京启动线上续贷机制,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同时,各地都提出可延期缴纳社保为企业的人力成本减负。上海将社保缴纳延长至疫情结束后三个月内,并推迟调整社保费缴费基数,顺延至今年7月1日。据测算,此举将为企业减负101亿元。
北京将1月、2月社保费征收期延长至3月底,旅游、住宿、餐饮等10个重点行业可延长至7月底;苏州最长可延期6个月;青岛提出连续3个月以上无力支付工资或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可申请缓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