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则不通”,人的经络不通,就会出现病痛症状。
湖州市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图为俯瞰安吉县上港集装箱码头。
区域发展亦是如此。合作路径不畅,区域协调发展便是一席空谈;民生“堵点”不通,老百姓难享社会发展成果;要素流通不畅,市场主体活力难以激发。
过去这一年,浙江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大局,直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痛点”“节点”“堵点”,在合作与竞争、改革与创新中,推动区域深度联结、协调发展,畅通资本、人才、技术等各类要素交汇融合,切实提升老百姓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这一年,跨区域合作已是常态。前不久,温州市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嘉定区学习考察,双方就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二期、嘉定先进制造业(温州)基地等项目进行签约,两地合作迈入新阶段。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全省各地纷纷架起通达长三角的区域合作“快速路”。浙江景宁与上海静安区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上海普陀区和浙江舟山普陀区签署“海陆普陀”战略合作协议……
长三角三省一市省级层面的合作正改变着整个长三角的发展面貌。
浙沪合作的舟山小洋山北侧综合开发启幕,浙沪“握手”,共同打造世界一流强港的梦想跃然海上;市场监管局就电商平台建设达成共识;民政部门共同探索建立区域养老共建对接合作机制;依托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长三角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实现信息共享……
长三角各地合作共赢,区域协调发展的红利竞相释放。湖州驻上海“全球招商中心”为湖州源源不断招引“大好高”项目,自2019年3月成立以来,中心已引进上海、苏州等地亿元以上项目221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84个。2019年1月至11月,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9%,改善状况居全国重点区域之首。 (下转第二版)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2019年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浙江将发挥数字经济领先的优势,共同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之间的深度合作交流正助推创新要素畅通其流,持续为创新主体的发展赋能。
重大科学设备、高校、人才等资源要素在区域内分布不平衡,只有让要素充分流动,才能实现长三角各地科技创新的互补共进。2019年末,嘉兴南湖区与上海杨浦区、江苏常州武进区、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署合作协议,率先在长三角区域实现双创券通用通兑。
这背后,是浙江打通资源流动通道,帮助创新主体逐渐走出“要素之困”的实践。据统计,2019年1月至11月,三省一市技术市场相互间合同输出共计7905项,合同金额近241亿元。
创新要素在浙江喷涌奔流,激活了创新主体这“一池春水”。金华依托G60科创走廊新材料产业联盟,转化运用新材料领域最新科技成果,打造产业高地;衢州科创飞地通沪达杭,逐步迈向“研发在长三角、生产回流衢州”的目标……
据统计,2019年1月至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为1449.9亿元,同比增长20.0%;全省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11.2%,新产品产值率为37.5%,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长三角一体化成效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过去一年,三省一市在民生领域频频“牵手”,打通了老百姓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梗阻,获得感直通人民群众心坎。
长三角异地就医试点一年间,异地医疗资源实现“互联互通”。“现在,我在社区医院可以安心看病,再也不需要带着一堆材料赶回老家报销。”外来务工人员小周说。截至2019年10月,全省共有457家医疗机构开通长三角异地就医,我省异地就医人员通过“浙里办”手机客户端或当地医保中心进行备案,即可在长三角相应统筹区的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
就医方便了,交通也更畅达了。2019年,浙沪交界处的水泥桩被一根根拔出,浙皖之间最后一条断头高速公路开工打通。道路通了,老百姓的心路也通了,浙江的一小时交通圈越来越大。
医疗、交通、文旅、养老、教育,民生各个环节的一体化让浙江老百姓尽享社会发展红利,数字一体化正加速消除长三角民生服务供给差距,让“一卡通”的梦想照进现实。
“通则不痛”,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东风,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提速、百姓获得感显着提升、创新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