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成了浙江、江苏、安徽和上海市的两会热词,不但在政府报告中被提及,三省一市的多位代表委员还就此提出建议,如探索机制体制创新,打通交通瓶颈,实现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一体化规划等。
-------------------------
1月16日下午,上海两会中“贯彻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题审议会格外热闹,260位代表报名参加,创下历年上海市人代会专题审议之最。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也是浙江、江苏、安徽的两会热词,不但在政府报告中被提及,还有多位代表委员就此从机制体制、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
2019年11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在上海青浦区揭牌。示范区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同时,在三个区县中选择五个镇作为先行启动区,面积约660平方公里。
在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出现在“2020年主要任务”第一部分。在专题审议会上,多位代表在发言中提及,作为试点区域,示范区要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合作机制,尤其上海要发挥好龙头作用。
上海市人大代表石小强就“探索更多模式共同推进”提出建议:在推进示范区生态领域重大项目建设中,应依法合规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在强化地企合作方面,加强龙头企业与示范区合作力度,探索政企合作新模式、新机制,带动本地区创新发展。
江苏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吴江区区长李铭说,吴江作为先行启动区,这个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这几年,吴江区积极通过智能化改造、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散乱污整治,淘汰了4000多家小作坊,腾出更多空间给更优质企业发展,真正实现“以亩均论英雄”“以绿色发展论英雄”和“以创新发展论英雄”。“一体化发展”要求区域之间加强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共赢,吴江区积极承接优质创新资源落户,并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实现协同创新,错位发展。
在专题审议会上,上海市人大代表严伟在发言时点出瓶颈,“长三角虽拥有全国密度最高的公路网铁路港,但之间衔接不够”,建议“强化江海河联运、铁路与航运岸线对接”。
浙江省长袁家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继续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标志工作,推进长三角联合创新基地、数字长三角、都市圈城际轨道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协调推进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港口群。
安徽省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同样将交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轨道交通、公路、航空、航运等方面均作出了部署。例如,为积极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将构建区域城际铁路网;加快推进皖江、皖北地区城际铁路网建设;在合肥都市圈和南京、徐州等都市圈毗邻区域规划建设同城化通勤市域(郊)铁路,研究利用既有线路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实现中心城区至周边主要城镇的快速联通。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快速轨道交通网基本覆盖20万以上人口城市,相邻省辖市之间、省会与其他省辖市之间1.5小时通达,所有省辖市至沪苏浙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
在三省一市的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就教育、医疗等民生话题提出建议。
1月16日,政协江苏省第十二届三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长三角一体化话题展开讨论。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会计与财务研究所所长李心合认为,推进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最根本的就是科技一体化发展,而大学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在协同化和一体化发展上应当先行先试。
李心合认为,长三角的大学协同发展在协同决策机制和信息资源互通等方面仍存在瓶颈。他建议,组织上应突破现有行政区划,将整个长三角区域视为一个大学功能区,组建权威性协同发展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区域内大学的协同化和一体化进程;通过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长三角地区的大学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共享,共同高质量发展。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上海市人大代表钱菊英则就健康管理和医疗一体化提出建议。钱菊英提出,去年在上海就医的外省市病人占比近4成,虽然异地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长三角41个地级市,但长三角四地存在医保政策、报销目录与价格不同等问题,建议设立长三角区域医疗合作办公室,负责制定长三角医疗一体化规划,探索医保政策联动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