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世界银行统计,在沿海100公里空间范围,聚集了世界75%大城市、70%工业资本和人口,占经济潜力60%。长三角和东京湾的主要城市都在这一范围内。
东京湾是天然的深水航道。拥有马蹄形港口群,共同服务的经济腹地,在空间上是统一的大市场。东京湾内东京港、千叶港、川崎港、横滨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六大港口首尾相连,绵延百里。马蹄形港口群形成鲜明的职能分工体系,各个港口根据自己基础和特色,承担不同职能,有运煤的,有运天然气的,有运大宗商品的,有为制造业转运集装箱的,还有渔港、旅游港和军港。虽然经营上仍各自保持独立,但在对外竞争中形成一个整体,共同揽货、整体宣传。在东京湾,海港、空港、公路、铁路将东京都市圈有机地串联起来,六大港口、六大机场一起打造成海空枢纽港,铁路、地铁、单轨列车组成综合铁路网。那里具有强大吸引力,经济要素汇聚形成先进制造业聚集区。
从历史上看,东京湾从散落港口之间的低效竞争,发展到通过工业带把马蹄形港口群串联起来,形成协同合力,离不开经济政策、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的重要作用。比如通过“高技术集中和利用计划”为新创立的企业提供公共研究机构、办公场所,有意识地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了东京湾创新型企业的产生。
值得注意的是,从东京都市圈演进到今天的东京湾,没有出现统筹规划和管理湾区开发的政府机构,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出社会协商制度。作为协商制度的载体智库,成为开发并管理东京湾的重要平台。如财阀集团在沿岸城市的开发中,需要服从已经通过智库达成协议的规划方案,如需更改,需要经过“首都圈湾港联席推进协议会”的一致同意。国土、产业、交通等部门会从各自领域来做规划,县、城市会做地方规划,市民会提反馈意见。不同层面和领域的规划、反馈意见在“区域”平台上相互碰撞时,由智库进行衔接和协调,无须更高层面的政府出面。每任政府都有自己的背景和方向,而智库担当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规划方案的协调者、执行者角色,在政府过渡中扮演了东京湾发展规划知识与数据的传递者角色。
对标日本东京湾,看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有以下建议:
建议布局5G引领的工业物联网为核心的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以杭州为中心的消费大数据、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为中心的工业大数据产业格局。由于阿里巴巴的崛起,杭州占据消费大数据。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应该布局5G引领的工业物联网,由海量机器产生的工业大数据产业,让数据存得下、流得动、算得快、用得好,优先发展集成电路、工业传感器、高速运算电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最终是形成工业大数据。
建议打造“60分钟通勤圈”,构建“干线+城际+市域+城轨”多层次交通网络,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和马蹄形港口群、科创走廊以及周边城市连通起来。吸引长三角搞工业大数据、消费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的人才、资金和技术聚合到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提升长三角全球海空枢纽港能级,兴建机场群、港口群之间铁路、陆路和水路货运大通道,承接来自太平洋的货物,通过多式联运,强有力地辐射本地商业网络和远程商业网络。
建议搭建长三角区域智库平台,衔接和协调来自不同层面和领域的规划,持续传递发展规划的知识与数据。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投资渠道来源、不同专业领域侧重的智库,对航道保护、土地使用、旧工厂再开发、新产业、循环产业、货物线路、环境整治、防灾等工作出谋划策,衔接层层叠叠的规划方案,协调相关利益者的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