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鲁宾所说,玛格丽特用自己的光辉、努力、原创性与优雅迎接挑战;正如她的女儿萨拉所说,玛格丽特也许只是希望成为自己所在时代的最好的观测天文学家之一,但实际上却成了自己所在时代的最好的天文学家之一。
撰文 | 王善钦
玛格丽特·伯比奇(Eleanor Margaret Peachey Burbidge,1919-)是20世纪天文学领域的风云人物,也被公认为还活着的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在学术生涯前期,她辗转于不同的大学与天文台,与合作者完成恒星内部元素合成理论,成为破解星星内部秘密的核心人物之一(参见《百岁天文学家的传奇人生:她使用望远镜与手摇计算机破解了星星的奥秘》)。但她并未止步于此:她继续研究星系的旋转曲线,研究类星体的光谱,成为格林尼治天文台台长,参与哈勃太空望远镜光谱仪研制,带领团队发现M87中的黑洞——没错,这个黑洞就是去年刷屏的那张人类首次拍摄的黑洞照片里的那个。
星系旋转曲线与暗物质
在1953到1955年之间,玛格丽特一方面从观测与理论两方面分别研究恒星化学成分与元素产生的具体过程;另一方面,她在1954年读了一篇涉及星系亮度与星系质量比值的论文,然后立即决定测量“旋涡星系”的旋转曲线,以确定它们的质量与亮度之比。
在发表名垂青史的恒星元素解密论文的同一年,即1957年,玛格丽特与丈夫杰弗里·伯比奇都得到芝加哥大学的职位。当时芝加哥大学禁止裙带关系,夫妻俩不能同时在芝加哥大学担任教职。因此,杰弗里接受了芝加哥大学的教职,而玛格丽特成为Shirley Farr学者(博士后,不是教职),二人因此可以同时在芝加哥大学工作。这是玛格丽特第二次来到芝加哥大学工作。
也正是在1957年,玛格丽特的女儿萨拉(Sarah Burbidge,1957-)出生。从1957年到1962年,玛格丽特与杰弗里大部分时间虽然都在芝加哥大学的叶凯士天文台,但依然会在每年的暑期花一部分时间去帕萨迪纳与福勒合作,有时候霍伊尔也会从剑桥大学飞过来与他们一起讨论。
在这期间,夫妻俩继续使用望远镜观测星系和恒星的光谱,用这些谱线来分析星系与恒星的化学成分,并分析星系的旋转速度。光谱仪将星光分解之后,每个波段上的光都会变暗,为了让得到的光足够亮,必须长时间曝光,有些遥远天体的光谱非常暗淡,需要曝光3到5小时,才可以在底片上得到较好的光谱。玛格丽特与杰弗里常常在芝加哥寒冷的冬夜长时间站在望远镜前,眼睛不离目镜,持续观看好几个小时,以获取珍贵的光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