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元丽
人民政协报
供暖行业的“经济账”怎么算?
腊月时节,供暖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对于行业从业者来说,这则是一个旺季。
2019年12月31日,北京。在南北清洁供暖差异化研讨会上,记者感受到一股股浓浓的暖意。
两周来,不仅专家、企业家们的“金句”依旧在耳边萦绕,资本市场上的供暖概念股频频飘红,也让投资者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待。
现实:一个市场两种形态
中国供暖市场有什么突出特点?北集中,南分散。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条供暖分界线。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表示,晚清地理学家张相文曾提出北带、南界的概念。新中国成立以后,气象学家竺可桢参照苏联模式,提出建立集中采暖系统,用秦岭、淮河线作为我国温暖带和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每年日平均温度低于5℃的天数如果超过了90天,那么我们就应该给它供暖。
在刘荣看来,北方供暖是刚性需求,南方供暖是个性化需求;北方供暖应以集中化、系统化为主,而南方供暖应以局部区域化、分散化、多元化为主;北方供暖应以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率提升为主,而在南方供暖更要关注的是以各类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为主。
在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陈焰华看来,对于分界线以南的夏热冬冷地区供冷、供热包括热水供应的原则,应该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坚持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元化城市建筑能源发展路线。应采用先进、可靠的技术,以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前提,与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绿色建筑规划衔接协调,实现城市建筑能源利用的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
陈焰华表示,基于城市建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建筑能源利用必须建立在城市能源利用顶层设计和整体性、综合性的基础上,以寻求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能源科学合理利用的技术路径。
对比:算账知“南北”
“北京热力集团电厂出来的热水130℃,送到一个建筑下面,经过热交换器把热量散掉,变成了60℃的回水回到电厂。”刘荣抛出了热电联产中“大温差”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