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丝竹,是上海与浙江杭州、江苏太仓“共享”的国家级非遗,也是在华夏大地上,唯有长三角才有的音乐风格。昨天,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成立仪式暨展演在徐汇中学举行。
图说:上海市徐汇中学江南丝竹乐团在演奏《苏堤漫步》 新民晚报记者 郭新洋 摄
上海非遗传承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介绍道,“丝竹”在业内有“大丝竹”“小丝竹”之分;前者是指汉民族传统音乐的总称,后者则专指“江南丝竹”——且在江南之外,其他地区并无“丝竹”。再加上,江南丝竹融于越剧等本身在长三角一带就十分流行的戏曲之中,随戏传播更盛。上海早在3年前就成立了上海市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因而在市群艺馆、非遗传承中心的扶持下,编撰了江南丝竹读本《美哉!民族音乐》,使得江南丝竹的传播与教学,有“本”可依。长三角其他地区的中小学则也热情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办好民乐队。此番,市群艺馆(非遗保护中心)与徐汇区教育局,委托徐汇中学及旗下史莉莉名师工作室的牵头,组建起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徐汇中学本身就有一支逾百人的民乐队,多次获得国际级和国家级金奖。首批加盟的学校还包括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浙江省嵊州市城北小学、上海市陆行中学南校等26所中小学。
据悉,联盟成立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培养优秀的民乐队,还在于扶持优秀民乐师资力量。因为学生总是会毕业,乐队的乐手总是在更迭,但是唯有师资不败,才能保持乐队成功。
长三角一体化文化先行,已经成为共识。长三角文化就是地域文化。进一步明确地域文化的内核,其实就是江南文化、传统文化。因而,长三角一体化势必也会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交流。徐汇中学已经明确了联盟工作——通过培训、活动、展演,甚至是同曲异构的形式,培养孩子对江南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信。(新民晚报记者 朱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