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2019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秋季论坛系列活动”今天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张元济讲堂”举办,50余位专家出席此次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共建城市文化传播中心揭牌仪式同时举行。《江浙沪毗邻区一体化发展的定位与策略研究报告》在论坛上发布。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士林介绍,除了介绍江浙沪毗邻区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报告》还指出了江浙沪毗邻区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问题及策略、建议。例如,在诸多领域缺少利益共享补偿机制,毗邻区域内恶性竞争难以避免,因此具体可行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建设迫在眉睫;此外,相关政策标准不统一、缺乏执行监督反馈平台、人才跨区域流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研究者建议,应加强区域发展顶层设计,推进实施江浙沪毗邻区一体化发展政策;加快推进上海都市圈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聚焦改革与制度创新,聚焦重点领域打造产业新体系,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协同效应。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应尽快建立一体化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避免恶性竞争,减少政府行政的过度干预。在更大范围内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利益共享,围绕破解资源整合共享率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刘士林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要避免产业规划布局的同构化及其纷争,强化产业集群的战略规划协同、指导政策协同及配套服务协同,在巩固传统制造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融合,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和制造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
“毗邻地区是推进一体化的难点、薄弱点,但也是突破点。一般来说,毗邻地区相对边缘一点,这些地方的‘边际改善’,得到来自核心区域的行政资源支持较少,但受到的行政束缚也较少。如果给予毗邻地区更大的改革自由度,开展各类试点,成本不高而效果则会非常显著。即便出现一定问题,适时更正也比较容易。”针对该《报告》,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学术委秘书长、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冯奎研究员说,“要充分发挥数据治理的作用。行政壁垒造成数据分割,数据分割进一步巩固了行政壁垒。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从数据采集、共享、使用上入手。一旦数据治理形成力量,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将进入快车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