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信息资讯 > 长三角在线CSJonline.cn> 浏览正文


长三角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充分发挥安徽科技创新优势


 
2019-12-28 15:17:50

——访中国科大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剑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日前正式发布,提出要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陈晓剑教授表示:“安徽全域加入长三角是推进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使命要求,表明了安徽在全国发展格局所处地位的重大提升。”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体化’,更多地要体现为规划上统一、力量上集聚、发展上协同。类似于磁场内部运动在磁极最强,即选择特定的地理空间作为增长极,通过不同渠道向其他地区传导和扩散,以乘数效应带动经济全局发展。”陈晓剑认为,安徽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一环,是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辽阔腹地,将成为撬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杠杆。

“安徽新动能”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陈晓剑表示,首先,安徽的独特优势表现在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且已对高层次人才、重大科研项目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产生了强大“虹吸效应”。在全国科创大潮中,安徽科技抢下先手棋,站位高、效果好。

第二,安徽生态资源良好、环境保护有力,是长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能源保障基地,通过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改革创新,可为长三角丰富完善“两山”理论作出积极探索。

第三,安徽既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又有腹地广阔、交通便利的市场优势。以合肥为核心、500公里为半径,能辐射我国中东部8个省市、近5亿人口的消费市场。

但是,陈晓剑强调,“一体化”不等同于“均等化”。沪苏浙皖天然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发展路径和特色也应不同。因此,安徽要充分“扬皖所长”,始终把科教创新作为实现“一体化”“高质量”的基石工程,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重点,除了抓好已有科创园区和科学城规划建设外,更要牢牢抓住科教创新主体不放松,紧紧依托依靠中国科大等大学、大院、大所,做好科技与产业创新的谋篇布局,在任务部署、建设规划、经费保障等方面建立常态化支持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做长三角科创联盟建设的先锋。

首先,要发挥好大学在科创中的“灯塔作用”。这不是从“增量”入手铺开一个新的摊子,如建设一个新学校,而是“以存量为增量、变存量为增量”,也就是探索机理机制,把现有大学、大院、大所的存量资源发挥好。例如,在今年中国科大长三角科技战略前沿研究中心主办的“长三角研究型大学智库峰会”期间,长三角10所高校共同发布《合肥共识》,就是发掘利用宽领域、广距离下的现有科教资源,构建科教资源网格化机制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发展“铁公机”(铁路、高速公路、飞机)现代交通体系,激发“轨道人才”活力,探索适应专家、学者、医生、名师、企业家等高层次人才多点执业、多重身份自由转换的体制与机制。比如,在配套设施上,抓紧建立高质量的、对标国际一流水平的中小学校和医院等;在人事管理上,通过制度创新鼓励资源合理流动,吸引“轨道人才”持续扎堆、集聚。

此外,把科研平台与科学装置的规划和建设作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摇篮”和“重器”。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发展出现了一个新态势,即许多科技前沿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都离不开科研平台与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是服务国家科技创新需求和前沿科技研究的“旗舰”,是“科学界的互联网”。学科交叉好、人才密集、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创新都离不开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和科学装置集群,它是支撑强大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条件。因此,提前谋划、积极准备,通过建设长三角科研平台与科学装置群,搭建能够实现重大开创性研究成果的跨区域合作平台,实现大科学装置资源开放共享,以充分激发学科上的交叉效应、人才上的蜂聚效应、科研平台与科学装置上的集聚效应,最终实现长三角新科技产业发展的核裂变效应。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长三角领跑2024年1-7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
·2024赛迪中国百强县榜长三角占据半壁江山:江苏2
·上海:将联合长三角城市建设全国首批低空省际通航
·安徽省宣城市推进长三角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长三角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GDP总量首破15万亿元,
·长三角“C位”城区“组团”向新 长三角C9联盟联席
·暑期游火爆,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助力浙西、皖
·铜陵义安区打造长三角旅游“后花园”
·“多彩贵州”文旅推广长三角推介会后 长三角游客
·宣绩高铁、南通至宁波高铁、甬舟铁路……来看长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