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功踏上月球表面,成为了第一批踏足月球的人类。从那之后,人类对太空的向往越发强烈。世界各地的航天机构向火星、木星、甚至更遥远的地方不断发射探测器,同时也兴建各种类型的望远镜,探索浩瀚宇宙中的无穷奥秘。
50年过去了,无论是离我们最近的月球,或是遥远的宇宙深空,天文学家都在更详尽地谱写着关于宇宙的故事。2019年即将迎来谢幕,在这一年里,天文学家对宇宙又有了更多的认识。现在,让我们从从地球出发,一同回顾今年发生在太空中的那些事:
第一站:国际空间站
许多人都曾幻想过乘坐着酷炫的宇宙飞船前往其他的太空殖民地。但这里有一个经常被忽视的重要问题,那就是如果离开地球表面,我们能够适应长期的太空旅行生活吗?
为了了解太空旅行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NASA开启了一项“双子研究”,参与研究的宇航员兄弟是一对同卵双胞胎——Scott Kelly和Mark Kelly。Scott被送往国际空间站,持续生活了340天,而Mark在此期间则一直生活在地球上。
当Scott返回地球后,研究人员对他们的表观基因组、代谢、微生物等10项健康指标进行了比对,研究结果被发表在了今年4月的《科学》杂志上。
结果表明,Scott的基因表达在长期飞行后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在他重返地球后,绝大部分基因都开始逐渐恢复正常表达;此外,Scott还表现出基因组不稳定性,以及一定的认知能力的下降。这些变化或许都与太空中的长时间失重、被宇宙射线照射有关。
这些结果对于未来的太空旅行者至关重要。
第二站:月球背面
○ 图片来源:中国探月工程
为什么月球岩石没有月球那么古老?
是什么创造了月球的电离层?
月球两极的水从何而来?
……
尽管月球离我们这么近,但它仍然有着太多令人着迷的问题等待被揭开。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带着诸多科学目标,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实现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
众所周知,由于潮汐作用,月球被牢牢地锁住,使得从地球上只能看月球被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因此对“月球背面”的探索是天文学家内心长久以来的向往。这次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的成功降落,无论是对中国探月,还是整个人类探月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
第三站:龙宫
○ 图片来源:Akihiro Ikeshita /JAXA
2018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隼鸟2号探测器抵达小行星“龙宫”的附近,开始了龙宫探索之旅。
今年2月22日,隼鸟2号在这颗距地球数亿公里、宽约900米的小行星表面精准着陆。为了采集岩石样本,它“霸气”十足地直接在龙宫表面炸出了一个直径十多米的坑。
JAXA在7月11日宣布,隼鸟2号第二次登陆“龙宫”,并完成了对地下岩石碎片的采集。两次着陆成功采集了龙宫表面和次表层地下的岩石样本,按照计划,它将带着这些或许保留了太阳系诞生之初样貌的样本,于2020年返回地球。
第四站:火星
○ 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
2019年4月6日,NASA的洞察号(InSight)火星探测器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SEIS)首次监测到火星地震的信号。
洞察号于去年11月登陆火星,仅隔半年左右的时间就收听到了火星震动的声音,这让研究人员惊喜不已。在此之前,研究人员推测火星内部的地质活动应该处于不够活跃的状态。
更令人欣喜是的,自那之后,他们又在火星上记录了100多起与地震有关的事件。这些探测结果开启了“火星地震学”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为理解火星的内部结构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让我们对火星的形成与演化产生新的认识。
第五站:海王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