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今整个汽车行业上演大洗牌、大变局,新能源汽车也难以幸免,尤其是补贴退潮如约而至,新能源汽车在一路高歌猛进之后,渐渐熄火。
根据中汽协公布的数据,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第四个月下跌,同比跌幅扩大至45.6%。而今年1~10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涨幅只有10%,全年销量能否保持正增长,还是个未知数。
而“骇人听闻”的是,即使是在目前的销量数据中,也不乏“注水”现象。不仅行业大佬公开表示“中国新能源(4.960, 0.01, 0.20%)车卖给真实消费者的大概只有十几万辆”、“个人买家只有十几万,剩下的都卖给了B端出行市场”,其他权威机构的数据也同样不容乐观。
保监会近日公布的交强险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上险量为71.3万辆,与中汽协此前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同期销量94.7万辆相比,差额高达23.4万辆。
其中,37.1万辆新能源汽车上险量的所有权为“个人”,占总量的52%;13.5万辆上险量的所有权为“单位”,占比19%;另有20.7万辆上险量的所有权为“未知”,占比29%。这意味着,真正交付到个人消费者手中的新能源汽车,只有一半左右。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一直被认为是汽车能源从传统燃油向纯电动过渡的一场革命,如今却面临销量真实性受到质疑、需求结构备受争议的局面。
今后新能源车究竟向哪里发展?
危中有机
尽管当下新能源车陷入“至暗时刻”,然而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大势所趋。
目前,各国已陆续出台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挪威、荷兰计划2025年停售燃油车;德国、印度拟议中的停售时点为2030年;英国、法国均为2040年;奥地利、丹麦、爱尔兰、日本、葡萄牙、韩国、西班牙等均为电动车制定了发展规划……当下新能源汽车面临的“至暗时刻”或恰恰意味着新拐点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