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的市值突破了1400亿,估值已处于高位的它仍然受到了资本的热捧,而依靠外延式并购扩张规模的陈邦称在不久的未来内生增长将取代外延式并购。外延式并购真的能取代内生增长吗,内生增长的估值又是否能同规模相匹配?
A股有这么一群股票,他们靠着并购将资产做大,靠着一二级利差,用“清粥兑米”实现外生增长。只要老板能给股票营造估值优势,他们的“并购游戏”就能玩下去。
而爱尔眼科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过完上市十周年庆祝不久后,爱尔眼科的市值站上了新高。11月20日,爱尔眼科总市值为1458亿元,相比之下1800亿净资产的宝钢集团,总市值只有1200亿,竟然被一个眼科医院赶超。
过去五年中,爱尔眼科采用“合伙人”制,将外部眼科医院借助产业基金并购的方式锁定资产,在体外培育完成后并入上市公司稠化估值,如此循环往复,市值眼瞅着就要达到1500亿。
也是在过去五年,爱尔眼科转增扩股四次,定向增发一次,总股本基数从4.3亿涨到30亿,还将继续往外扩。
就是这样一只股票,伴随着质疑声,市盈率创下了108倍的历史新高,更得到了最近酷爱搞线下专科医院的高瓴资本的加持。
今年9月份,高瓴资本再次参与了对处于估值高位的爱尔眼科的投资。2018年资本市场以投资成长股著称的高瓴资本通过参与定增,成为了爱尔眼科的第六大股东。高瓴入股爱尔眼科的价格其实并没有太大折价,估值水平也不低,按照定增价格计算,市盈率(TTM)60.8倍,市净率8.6倍,但张磊还是下了不少仓位。
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表示,高瓴资本此前已通过二级市场投资成为公司股东,对爱尔有着深入的了解,与公司的发展理念高度一致,本次定增成为高瓴资本深度参与公司发展的良好契机。除了高瓴,还有安本标准等外资入股爱尔眼科,并且其中绝大多数是长线投资者。
然而这种高位接盘对于高瓴资本来说,显然很不常规,其不禁令疑惑,爱尔眼科的估值顶到底在哪?
爱尔的增速不低,但估值显然处于历史高位,而且30%多的增速、20%的内生增速也很难匹配上108倍的动态市盈率。
爱尔眼科的估值似乎从来没有合理过。在连续扩张的股本下,爱尔眼科从2009年的每股收益从0.88元下降到了2018年的0.425;而爱尔眼科的股息率也“稳”得异乎寻常,其从2009年的0.62%下降到0.55%。其或许表达了二级市场对爱尔眼科“玩法”的苟同,以及对“泡沫”容忍度越来越高。
高估值是常态,投资者捧场是关键,但未来的爱尔眼科不这么“玩”了,你还会给她高估值吗?
有意思的是,近期,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称在不久的未来内生增长将取代外延式并购。外延式并购尚且难匹配当前的高估值,更别提还未掀起浪花的内生式增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