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长三角崛起的创新高地
新增孵化或引进企业122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34.93亿元,海外留学归国人员2805人,外籍常驻人员2093人——作为全国第十三个、江苏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自批复成立始就被寄予厚望。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江苏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宏大布局下,江北新区用它的国际化笔墨描绘“最近的未来”。
以小带大,高起点谋划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高分子材料技术研究所,一款新型柔性材料已进入小试阶段,它可通过3D打印机生产定制人工皮肤,帮助烧、烫伤等患者康复。记者了解,研究所核心研发团队来自四川大学,落户江北新区,看重的是当地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执着。
相比由政府投资建设的研究所,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民营性质。这也意味着,这家企业需要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它采取的是一种以‘小公司带动大公司’的全新模式。”园区负责人介绍,该研究所由江北新区产业技术研创园、核心团队、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建设,三方均出资入股。持股比例上,核心团队占60%。其创新之处,在于核心团队持股平台的持股比例之高,以及核心团队的运营方式,“在其他地方,一般来说,核心团队的持股比例都在25%左右。”
江北新区自成立以来就坚持高起点谋划,更加注重将产业链与创新链相结合。
2016年,世界知名半导体生产企业台积电在新区投资30亿美元建设新厂,带动大批上下游企业快速集聚,但较高的流片费用拔高了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我们利用芯片设计优势将多家企业需求进行整合,帮助企业减少了投入。”创意电子(南京)有限公司项目管理总监黄明坤说。
一批服务于创新的优质资源正在加速集聚。去年,江北新区成立一站式“自主创新服务中心”,集线上线下各类科技服务为一体,激发了新城的创新热潮。
为“芯片之城”提供“芯动力”
江北新区是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布局“一核两翼”中的关键“一核”,新区确立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芯片之城”的整体发展战略,重点吸引全球集成电路先进制造龙头企业、国际领先的自主可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入驻,着力孵化和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创业企业。
5月,“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暨第十七届中国半导体市场年会”在南京举行,这是江北新区参与主办的全球行业盛会。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多家企业参展。举办世界半导体大会,与江北新区的产业布局相得益彰。
“作为省、市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我们要发挥好自身区位优势,将新区打造成为推动江苏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说。
日前,江北新区正式发布《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实施集成电路领域全链条人才引育,积极推进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建设,覆盖了人才引进、留才奖励、人才培训培养、生活配套4个方面共10条举措,不仅设立了IC设计专项奖,还将给予核心团队最高1000万元的奖励,同时在落户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优惠扶持,建立起从集成电路人才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为江北新区“芯片之城”建设提供“芯动力”。
强强联合,有名头更有实效
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江北新区遴选全球顶尖创新资源,建设集研发与孵化为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江北新区要以自身产业基础为出发点,实现‘强强联合’。”江北新区科创局局长方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