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174万吨,比2018年增加293万吨,增长2.1%。其中夏收谷物产量13248万吨,比2018年增加261万吨,增长2.0%;小麦产量13106万吨,比2018年增加267万吨,增长2.1%。2019年夏粮播种面积略减,但得益于单产恢复性增长,夏粮产量增加。
播种面积略减
2019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26354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349千公顷,下降1.3%。其中夏收谷物播种面积23414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433千公顷,下降1.8%;小麦播种面积22984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419千公顷,下降1.8%。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秉信解读称,夏粮播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各地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适当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主动增加优质高效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具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种植结构优化,粮食播种面积减少,油菜籽、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二是区域布局优化,江淮赤霉病高发区、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和西南条锈病菌源区等地通过休耕和轮作等措施调减冬小麦播种面积;三是品种结构优化,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增加。2019年,河南省尽管小麦总播种面积下降,但在3个优质专用小麦适宜区推广优质强筋、优质弱筋小麦种植,其播种面积达到1204万亩,较上年增加364万亩。
单产恢复性增长
2019年全国夏粮单位面积产量5378公斤/公顷,比2018年增加180公斤/公顷,增长3.5%。其中夏收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658公斤/公顷,比2018年增加212公斤/公顷,增长3.9%;小麦单位面积产量5702公斤/公顷,比2018年增加216公斤/公顷,增长3.9%。
分地区看,全国25个夏粮产区中有19个省(区、市)夏粮单产增加。其中,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夏粮每亩产量增加15公斤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