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球最大IPO——百威亚太规模近100亿美元的集资计划,在招股完成后的定价环节突然喊停。
于7月11日结束公开招股后,原本将于7月12日公布的定价并没有如约而至,北京时间7月13日凌晨,百威亚太的母公司百威英博(86.94, -2.72,-3.03%)在官网上宣布,已决定不再推进亚太子公司(百威亚太)在香港的IPO计划。
为啥突然喊停?
百威英博称,多个因素导致公司不再推进这项交易,包括当前的市场状况。公司会密切关注市场状况,并基于严格的财务纪律持续评估各种选择,以提高股东价值、优化业务并推动长期增长。
但市场人士纷纷表示,这锅港股不背。在百威亚太招股期间,恒生指数确实下跌了1.05%,而此前,恒生指数已经连续上涨了5周……当然,期间有一些暴雷的细价股崩盘,跌幅最大的,如承兴国际控股,过去一周的跌幅接近90%。
但是,如果顺利实现挂牌,按全球公开发售后的106亿股本计算,百威亚太上市时市值将高达4239.81亿港元至4981.78亿港元(假设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以中间值4610.8亿港元计,是可以跻身港股市值前20位的巨无霸。
据了解,百威亚太此次搁置IPO计划,是因为招股结果低于预期,因此在定价问题上,公司与承销商没能达成共识。
根据原先安排,百威亚太以每股40港元至47港元招股,发售16.265亿股,集资650.6亿至764.46亿港元。其中95%国际配售,5%公开发售。
据接近承销团队的消息人士透露,百威亚太公开发售部分虽然反应不算火爆,但也实现了逾10倍的超额认购,问题出在占大头的国际配售。
由于百威管理层认为公司定价合理,自信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机构投资者,因此尽管集资额高达近百亿美元,百威亚太此次IPO并没有引入基石投资者。
分析人士指出,没有基石投资者,没有知名机构背书,没有相应的限售期,在市场看来,就会让投资者很没有安全感,因为公司一旦未能获得投资者认可,股价将可能迎来巨大波动。
“应该是面向机构的国际配售结果不尽如人意,承销商希望以招股价下限定价,但发行人不乐意,直接导致了定价环节的不欢而散。”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