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鸿升介绍,截至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
正在实施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培育了一批生态经济型的后续产业。
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天(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鸿升介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6年来,工程实施规模由《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时的424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近8000万亩,工程实施省份由2014年的14个省(区、市)扩大到目前的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周鸿升介绍,截至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
自1999年启动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其中,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占人工林面积11.8亿亩的42.5%;增加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占人工草地面积2.25亿亩的2.2%。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
周鸿升介绍,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作出了重大贡献。
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7倍。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2017年起,我国退耕还草的补助标准由8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退耕还林种苗造林费补助由每亩300元提高到400元,使新一轮退耕还林总的补助标准达到每亩1600元。
周鸿升表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不仅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比较稳定地解决了退耕农户的温饱问题,而且改变了农民的思想意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了生态经济型的后续产业,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