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金超
当地时间27日下午1时15分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日本大阪,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此行是习近平继俄罗斯、中亚、朝鲜之行后,本月内的第四次出访。
中国元首外交一月之内四度开启,在“关键时刻”推动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观察指出,这种几乎“一周一访”的频率极为少见,访问涵盖周边、大国、双边外交及多边会议,持续巩固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四次国事访问深耕周边厚植友谊
在月内的出访中,习近平对四个邻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从北、西、东三个方向稳固周边外交。通过最新互动,中国同这些国家厚植友谊,实现双边关系“好上加好”。
“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两国的关系是没有止境的,还可以向更好迈进。”通过为期三天的访俄之行,习近平力拓新时代中俄关系高度、厚度、深度、广度,开启中俄关系新时代。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都是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中亚之行中,通过对两个“四好”邻国的访问,习近平与两国元首分别签署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为双边关系发展规划新蓝图,多维度助推睦邻合作取得新进展。
近30个小时,11场活动。两天时间里,从机场举行隆重欢迎仪式,到参谒中朝友谊塔,再到机场热烈送行,在中朝建交70周年的重要节点,习近平的访朝之行令外界印象深刻。其间,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深入交流,畅谈传统友谊,探讨友好合作,共商和平稳定,擘画中朝关系更美好的未来。

接连出席四大会议 让外界更好倾听中国
从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到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再到亚信杜尚别峰会,在本月前两次外访中,习近平开启快节奏,已接连出席三场国际会议,阐述中国主张,廓清有关问题治理思路,让外界更好倾听中国。
在圣彼得堡,习近平首次出席有“俄罗斯的达沃斯”之称的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习近平在论坛上系统阐述中方加强国际发展合作的倡议主张。他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是各方最大利益契合点和最佳合作切入点。
在比什凯克,习近平提出要把上合组织打造成“团结互信的典范”“安危共担的典范”“互利共赢的典范”“包容互鉴的典范”,以此指明构建上合组织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和任务,并对上合组织如何做到“四个典范”给出中国理念,提出行动路径。
在杜尚别,习近平直面亚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回答建设什么样的亚洲、怎样建设亚洲等关键问题。他还再次阐释中国的角色,即:继续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此次习近平出席G20大阪峰会,正值全球经济治理再次处于何去何从关口之时,各界期待“中国声音”为全球议题带来重要解答。据知,习近平将出席峰会四个阶段全体会议,深入阐述对世界经济形势的看法主张,致力于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找根源、把准脉、开好方,把握好世界经济的大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