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核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中英文版)及《企业财产保险公估作业规范》《机器损坏保险公估作业规范》和《建筑工程(一切)险公估作业规范》四项保险业协会标准。
据了解,《核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中英文版)标准由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牵头制定,主要包含范围、术语与定义、评估总体框架、评估操作、评估报告五个部分。为核保险行业的风险评估服务提供了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与标准,对已营运和即将投入营运的核设施,从评估目的、评估领域、评估人员、评估流程和评估操作等多个方面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规范,对核保险风险评估活动实现了全领域、全周期、全流程的覆盖,是我国首个核保险行业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国家能源局发布消息显示,截至2019年1月20日,我国在运核电机组达到45台,装机容量4590万千瓦,排名世界第三。在建机组11台,装机容量约1218万千瓦。
在业内人士看来,《核保险风险评估工作指引》(中英文版)标准的发布实施,是核保险行业适应新时代发展,服务大局,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核电及保险业战略、保障民生的切实举措;有利于核保险行业主动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提升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水平,协助核电客户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提升保险人的服务能力,推动核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
另外,《企业财产保险公估作业规范》《机器损坏保险公估作业规范》《建筑工程(一切)险公估作业规范》由民太安财产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这三项标准聚焦于企业财产、机器损坏和建筑工程三大财产险险种的保险公估作业流程的规范,对三大险种保险公估的现场查勘、事故原因分析、保险责任分析及建议、损失核定、损失理算、报告编制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使保险公估行业从此有章可循、有标可依,填补了保险公估行业一直没有统一标准的空白。
标准发布后,保险公估行业有了统一的公估作业标准,各家保险公估机构可以对照标准,完善基础服务,提升大灾服务能力,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保险业迈向更加规范化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