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夏悦超 公私风云
随着市场的震荡调整和发行市场的持续低迷,为了吸引更多投资者购买基金,大部分基金公司开始密集调整费率。
6月份以来,众多基金公司相继发布费率调整公告。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市场先后发出的费率优惠公告超300份,主要包含增设代销渠道,并开展申购和认购费率优惠、调低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等,基本涵盖大部分基金类型(货基除外)。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这将是吸引机构投资者并增加基金规模的好时机。但对于大部分个人投资者而言,此举带来的意义甚小。
1
多家公司密集调整
为满足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大部分基金公司与银行等代销渠道协商一致,决定对旗下部分开放式基金进行费率优惠活动。
巨潮资讯网显示,6月27日,南方、富国、博时、银华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将旗下部分产品在某些银行渠道的申购费率折扣进行调整,同时定投申购费率也享有不同程度折扣优惠。具体来看,申购费率折扣通常调整为六折或四折等,最低为一折。
此外,部分ETF产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也在管理费率方面大打折扣,甚至带动了其他类型产品的费率调整。6月15日,嘉实基金发布公告称,将旗下中证500ETF管理费年费率由0.5%调低至0.15%,托管费年费率由 0.1%调低至0.05%。与之相对应的联接基金也进行了相同的费率调整。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加起来仅为0.2%,这两大费率之和已经是目前全行业最低水准。
紧接着,众多基金公司纷纷调低旗下ETF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包括银华中证央企结构调整ETF、华夏中证央企结构调整ETF、博时中证央企结构调整ETF。此外,其他类型基金为了抢占市场,也随之调低了管理费率。
2
费率战愈演愈烈
据了解,目前公募基金的费用主要包括购买和赎回时的申购费和赎回费,在投资者持有基金期间,还会产生管理费、托管费和交易佣金。其中,管理费主要用于基金公司日常开支,部分以尾随佣金形式支付给销售银行;托管费主要支付给托管银行;交易佣金支付给券商。
实际上,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基金公司逐渐意识到费率对基金发行的重要程度,彼时基金市场便有燃起“费率价格战”的苗头,至于ETF产品的火热价格战是源自去年下半年场内资金的大幅流入。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既是基金信托责任的体现,也是基金实施低成本竞争策略的体现。
“适当地降低管理费率可以赢得市场竞争。”某公募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
从大打价格战的ETF产品来看,采用0.15%管理费率的股票型ETF共有10只,其中包含两只份额超百亿的央企结构调整ETF,其余基金所属公司大多为大中型公司。从其他类型产品来看,采用0.15%管理费率的债券型基金规模大多在30亿元以上,有的规模甚至达到百亿元以上。
“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基金,可以尝试降低管理费率等,这样更有利于建立公司形象。对于小公司而言,更应该调低费率,吸引投资者购买。”上述人士表示。
3
理性看待费率调整
不同类型的基金管理费率制度也不大一样,目前权益类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较高,最高管理费率达到2%。股票型基金方面,有近三成管理费率为1.5%,超五成管理费率在1%以下。其中,有不到20只股票型基金管理费率为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