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具有长周期属性,必须处理好投资调整与转变增长方式的关系。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是一个问题的两方面。
京津冀行业投资格局正在加速分化,但三地房地产业投资均居前列。
在今天(17日)下午举行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8-2019)》发布会上,有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分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考察,京津冀行业投资格局有加速分化的趋势。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智介绍,调研发现,北京市投资排前三的行业为房地产业、交通仓储邮政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同时,这三个行业近年的投资增速也名列前茅。其中房地产业占总投资的比重多年保持在55%~60%,是典型的支柱产业加龙头产业。
天津市投资排前三位的行业为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张智说,与北京的房地产业独大不同,天津属于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双轮驱动,天津近五年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占总额的比重分别为30%和23%,合计超过53%。
“仔细观察可见,天津排前几位的行业在2016年和2017年投资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直接导致2017年投资总额的大幅下滑。”张智说。
河北的投资结构与天津相似,投资排前三位的也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和水利环境公共设施。与京津不同,河北制造业投资占比近年高达42.5%,相应房地产业投资占比为18.6%,合计超过61%。这从行业投资结构上显示出河北经济结构演进滞后于京津。
张智介绍,近年京津冀宏观投资效益系数(GDP增量/全社会投资)分别为0.247、0.082和0.06(2014~2017年平均值)。这一投资效益水平分别低于同期上海、江苏和浙江的0.314、1.236和0.122,也总体低于广东的0.203。
“如果分别将京津冀和长三角合并计算,则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广东数据)三大区域的近年宏观投资效益系数均值分别为0.096、0.145和0.203。”张智说,可见,京津冀宏观投资效益水平明显偏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只有有效提升投资效益才能有助于区域内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