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在线首页 > 财经企业 > 财经快讯> 浏览正文


实属罕见 济南市70余名领导干部前往上海考察


 
2019-5-31 12:47:02

 “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 济南不服:我要对标上海!

  朱玫洁 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中西部城市崛起,区域经济格局从“东强西弱”走向“南强北弱”。山东,这个北部经济最强省(不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自然被寄予“守住北方荣光”的厚望。

  今年3月,国家统计局公布31省份2018年GDP成绩单,山东“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困局,再度被推上热搜。

  2018年,广东、江苏、山东GDP三强格局未变,但广东、江苏相继步入“9万亿”时代,老三山东却仍“卡”在7万亿处,差距越拉越大。而身后的浙江,正以更少的人口,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上成功赶超。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而今年3月之后,山东“双子星”——青岛、济南,可谓动作连连。

  先是3月底,青岛旗帜鲜明地提出“学深圳、赶深圳”,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还专门带队赴深考察学习;最近这段时间,济南又紧锣密鼓在京沪高调亮相,并提出“对标上海”。

  当广东、江苏、浙江“大步流星”之时,青岛和济南,能否撑起山东的希望?

  学习什么?

  无论学习深圳,还是对标上海,两座城市的“学习重点”,都绕不开“解放思想,优化营商环境”这个核心。

  5月28日-30日,济南市代表团出动70余名领导干部,前往上海。这样的大阵仗,在类似考察中实属罕见。

  济南方面表示,这次取经之旅,就是要“学习借鉴上海营商环境建设和城市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拉升工作标杆”。

  早在今年3月,济南就公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而上海,无疑是最重要的学习对象之一。

  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排名大幅跃升32位,首次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经济体之列。这背后,上海和北京两个样本城市,前者权重占55%。

  实际上,2018年堪称上海“营商环境改革年”。比如:开办企业时间从22天缩减到9天,获得施工许可由原来279天缩减至169.5天,跨境贸易货物从抵港到提离全流程实现48小时进口通关……

  据媒体报道,5月29日,济南代表团专门前往浦东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实地考察办事窗口,学习 “一窗受理、分类审批、一口发证”先进经验。

  时间倒回今年3月,青岛也有类似举动。

  早在年初,刚上任的王清宪就提出,“搞活一座城先要搞活关键的人”。3月25日-28日的深圳考察之行,他再次强调,学深圳,首先要学深圳人。

  其间,在深圳举行的推介会上,王清宪向台下数百家位企业代表“承诺”:

“青岛市委、市政府要求各部门、各区市用一个月时间,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这里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凡是深圳能做到的,青岛都要做到,哪一方面做不到,哪一个部门做不到,有关部门、区市的主要领导就要在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上作出解释。”

  城叔注意到,4月30日,《青岛日报》发布《‘对标’深圳,青岛各区市列出‘学赶’清单》一文,其中列出青岛各区市精准对标的深圳各区(功能区),并给出初步对标思路。

  山东困局

  为什么两座城市同时将破题方向对准营商环境?

  实际上,早在去年2月,一篇名为《山东终于意识到自己落后了》的文章曾在网上流传。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这段万字讲稿中谈到:

“南方一些省的干部遇到新矛盾新问题“向前看”,用创新的思维寻找解决办法;山东干部遇到新矛盾新问题习惯于“向后看”,看有没有成规惯例可循、有没有现成经验可用。”

  干部思想保守,正是近年山东困局的一大内因。此前,山东还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一家起源于山东的孵化器企业,在山东发展坎坷,移师至浙江后,反倒一跃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当下,山东内部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整体科技创新实力、民营经济实力也落后粤苏浙三省一截。拉几项数据来看,状况不容乐观。

  山东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前列的轻工、化工、机械、纺织、冶金,多为资源型产业,能源原材料产业占比40%以上,而广东、江苏两省第一大支柱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制造业。

  据WIND数据,截至2017年末,广东、江苏、浙江国内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571家、382家、415家,而山东仅为196家。与粤苏浙三省相比,山东仅为其1/2至1/3。

  近10年来,山东与广东、江苏差距越来越大。其中,山东与广东GDP差距,由2009年5000多亿元,扩大到2018年2万亿元;同一时期,与江苏的GDP差距,则由500亿元扩大到1.6万亿元。

  放眼全国,山东往北,有国家级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往南,也有国家级战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往西,中西部城市逐步崛起,叠加长江经济带等国家级战略,纷纷站上新一轮内陆开放朝头。

  强邻环伺,山东必需依靠自身“脱胎换骨”,来突破困局。

  2018年初,《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成为指导山东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如刘家义所说:“如果我们的发展方式涛声依旧,产业结构还是那张旧船票,就永远登不上高质量发展的巨轮。”

  青岛、济南作为山东“领头羊”,自然必须站出来打头阵。在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看来,青岛作为山东相对最为开放的地区,“如果青岛在营商环境上无法突破,那么山东也很难突破”。济南亦然。

  双子竞逐

  既要合作,也有竞争。

  青岛和济南,常被调侃为一对“欢喜冤家”。此前,在竞争激烈的国家中心城市争夺中,山东罕见地派出两座城市同时参与角逐。

  近两年,济南加速崛起,做强省会城市的渴望,愈发强烈。今年1月,莱芜并入济南,其经济总量直接超过烟台,跃居省内第二。在2019年济南政府工作报告中, “全省首位”“第一”“领跑全省”等表述,出现近20次,可见其迫切心情。

  青岛同样强势。5月7日,《青岛日报》头版刊登文章称:

“以青岛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以青岛的体量,我们在全省必须遥遥领先,绝对第一,我们没有理由做第二。……如果我们是省内勉勉强强的第一,也不光彩,如果是第二,那就更等而下之了。”

  当下,山东的转型突破,正成为青岛和济南的新赛道。除优化营商环境外,两地对标学习的方向则各有不同。

  青岛聚焦于产业发展,提出“平台思维”。在深圳,只要企业所需的要素资源,无论研发、设计、零部件配套,还是人才、资金、交流对接平台,在深圳及其周边地区都能找到——这种完备的产业生态,正是青岛的对标方向。

  目前,青岛正大力引进华为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希望以此整合广而散的信息产业资源;另一方面,以创业风投为抓手撬动科创发展,汇聚资本、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

  济南最近则有两大动作。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不仅两月三赴北京,还接连南下上海,大力招商引资;另一方面,此次上海之行,济南也表达出对标上海的意愿,强调学习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绣花”功夫。

  常年被吐槽为“大县城”的济南,正把城市提升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扛起省会担当。

  去年5月,济南正式开展城市提升工程“十大行动”,其中包括夜景亮化、生态绿化、市容秩序提升、居民居住环境整治等多个方面。此次在上海,王忠林就专门到黄浦江边考察城市灯光亮化工程,为济南打造独特韵味的“不夜城”积累经验。

  对青岛来说,“学深圳、赶深圳”目标明确,政策服务、市场监管、产业整合等正有序推进。而对济南而言,如何对标上海突破自我,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编辑:上海在线 shzx.com

+ 相关信息咨讯
·商业没有捷径,但可以“换道”
·最美W SQUARE夏日多巴胺市集来咯!多重福利加上保
·央行:上半年人民币存款余额295.72万亿元,同比增
·上半年银行退出千余家支行、分理处等
·2024年东吴双创峰会启幕 XR创新企业VITURE惊艳亮
·第七届进博会企业展签约面积超35万平方米,26家企
·三大航上半年继续减亏,南航二季度环比转亏:国内
·贸易规模再创新高!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
·2024年全国夏粮获丰收,产量比上年增长2.5%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在线 shzx.com 所载作品均转载自境内其他合法网站,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务必发邮件law###shzx.com(发送时请将###更换为@)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远方信息 上海在线 sh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络作品传播权及著作权声明
媒体合作(发稿采访发布会等)电话:021-34121912 微信:yuanfangnet QQ:156988883 点击可以在线给我们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


公安备案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02854号

工信部ICP备案号:沪ICP备1704660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