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有一条全长22.6公里的鱼洞河。历史上,由于鱼洞河离城区较远,河水较为干净。
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无序的采煤导致这条河被污染,造成了山清水“锈”的局面。鱼洞河河道因遭受严重污染,看起来像一条“黄河”,直接汇入了重安江。
调查结果显示,在267平方公里的鱼洞河流域,分布着关闭的无主矿井100余座,每年数千万吨矿井酸性废水排放到河中,河水中的铁、锰离子及PH值严重超过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影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第一轮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指出,黔东南州鱼洞河沿线有众多废弃煤矿,国家拨付资金2015年即到位2700万元,要求开展煤矿废水治理,但工程建设进度缓慢,至今未建成投运,大量矿井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致使鱼洞河成为“黄水河”。
贵州省督察整改方案提出,2017年9月底前完成鱼洞河流域煤矿废水治理工程(一期)建设并投入运行;2017年9月底前启动实施鱼洞河流域煤矿废水治理工程(二期)及鱼洞河流域煤矸石、污泥、河道淤泥疏浚的综合治理等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018年10月,黔东南州上报一期工程“已完成”、二期工程“达到序时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