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奇帆
来源 | 复旦大学讲座
2019年4月9日晚,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先生莅临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开设金融硕士专业学位实务模块精品课程,为经院师生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新时代,国际贸易新格局、新趋势”的精彩讲演。
全文如下:
各位老师、同学:
今天跟大家讲一个比较新的题目。
内容都是跟当前整个世界或者是说最近的五年十年整个世界贸易、世界经济发展中,比较重大的一些题目。
就像陈老师刚刚说的,我今天跟大家讲的是第五次。
我觉得做报告要符合五条原则。
第一条,我在这个地方做报告,一定是宣传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或者是对重大经济方针政策的理解和判断。
第二,既然是在复旦学术课堂上讲课,那么讲的东西应该是符合国际经济学原理的,乱说一通,或者说一些没有国际理论归纳的现象是不行。
第三,如果符合两条,但是内容跟当前的热点、重点、焦点没关联,不接地气,大家的兴趣也不会高。
我如果讲五年、十年前的事情,也可以符合国际经济原理,但不接地气,没有跟热点、重点、焦点聚合。
第四,符合这三条,可能也是老生常谈,如果大家都讲差不多的东西,那意义也不大。
要讲的应该要有一定的深度,有比较独特的视角。
有了这四条好像看起来也够了,但我觉得这个课堂的老师跟学校里的一般教师还有不同。
一个优秀教师准备一个讲稿可以跟一届一届的一年级讲,年年讲,讲五次十次,讲一辈子也是可以的。
我来这里讲,不是单纯来做一个老师,可以一个内容重复讲十次二十次。
尽管学生对象可能变化,但是重复讲意思不大。
我们在这儿开讲,每次讲的内容都不同,也就是说我不仅不要去重复别人讲过的东西,也不重复我自己以前讲过的。
从这个意义上,今天讲的第五讲,跟前面的资本市场、宏观调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房地产的内容都有点不同。
以后我讲课的内容,一般我会在开学初跟学校里商量,这个学期讲四讲,讲哪四讲?下学期开始了,又讲哪四讲。
半年定一下。
如果一年就把全年要讲的都定了,可能到时候又不接地气了,因为形势变了,大家关心的热点可能不同了。
半年定一个格局,排个序。
讲了以后,下半年再排个序。
大体按照这样的做法来讲,完成这个课堂的任务。
今天讲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以及各国政府对国际贸易的管理方式,制度。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对国际贸易的制度和新的趋势进行一些讲解,尽可能讲的让大家听起来有趣,听得明白。
一共今天要讲八个要点。
大家只要记住我八句话,今天的报告内容就都在里面了。
第一点,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三、四十年前,也就是1980、1990年这个期间,国际贸易的总量当中,70%左右是成品的贸易。
你这个国家把拖拉机卖给我,我这儿把机床卖给你。
总之,是一种产成品的交易。
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做出来的产品,卖到另外一个国家去。
产成品之间的贸易,占全世界货物贸易的比例,一般达到70%左右。
到2010年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总贸易额里面,40%是产成品,60%的贸易量是中间品的贸易,是零部件、原材料各种中间品的贸易。
又过了七、八年,到了去年,如果再根据去年总贸易量里面的品种进行测度一下的话,贸易量中的70%以上是零部件、原材料的中间品。
这里面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世界上主要的贸易品,已经不是由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企业来把它生产出来,卖到另外一个国家,往往是几十个国家,几百个企业,生产的上千个零部件互相组合,形成的一个产品。
也就是这个产品,不是一个国家做的,是几十个国家,是几百个企业,在不同的地方,生产组合的。
这样一个过程就产生了中间品的贸易,也是这个过程产生了服务贸易的飞速发展。
这三十年,服务贸易的量,包括生产性物流、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金融、各种各样的科研开发、研究设计。
总而言之,在三四十年前,在全球贸易中,服务贸易跟货物贸易来比的话,是5:95的关系。
现在,服务贸易的总量跟货物贸易的总量大概是30:70的关系。
这里面就出现了贸易格局变化。
一个是货物贸易中的中间品的比重上升到70%以上。
第二个是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总贸易量中,服务贸易的比重从百分之几变成了百分之三十。
这是因为这十几年、二十几年全球服务贸易始终表现为15%到20%的增长率。
在中国,最近这十年服务贸易每年的增长都在25%以上。
所以中国服务贸易的量是三年翻一番,全球服务贸易是五年翻一番,而货物贸易一般要十年翻一番。
在这个意义上,结构变了。
世界贸易格局变了,表现为货物贸易中的零部件、原材料、中间品的比重得到了极大地提升,服务贸易的比重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整个生产力体系这方面的变化,正在影响和产生新的世界贸易规则。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企业组织、管理方式也发生深刻了变化。
现在一个产品,涉及到几千个零部件,在几十个国家形成一个游走的逻辑链,那么谁是灵魂,谁牵头,谁在管理,谁把众多的几百个上千个中小企业产业链中的企业组织在一起,谁就是这个世界制造业的大头、领袖、集群的灵魂。
所以现在看世界的制造业,不像几十年前,看一个一个单个的企业规模多大,而是看产业链的集群、供应链的纽带、价值链的枢纽。
谁控制着这个集群,谁是这个纽带的核心,谁是这个价值链的枢纽,谁就是龙头老大。
比如苹果,苹果手机里面,一共涉及到500多个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零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