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商业可以算作城市里的一个重要商圈吗?每次做城市商圈分析的时候新一酱都要犹豫一下。
毕竟当机场商业做到了新加坡樟宜机场的水平,其商业氛围和体验度甚至可以超过一般城市商业体的能量——樟宜机场最新对外开放的航站楼前综合体“星耀樟宜”将280家店铺、游乐体验设施和热带雨林一起装进了一个13.7万平方米的玻璃建筑里。
但在更多的中国城市,机场商业还处于发育阶段。在坐飞机出行更为日常的城市里,机场商业自然会随着客流和需求的增长不断升级,而在客流量较低的低线城市机场,80块钱一碗面的刚需型“商业设施”依然是主导。
想要理解机场商业的发展,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当前国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排名。
按照一般的城市商业体日均5万人次的客流计算,它们的年客流量也只能是几个头部机场的零头。对于拥有天然的大客流优势的机场来说,服务好这些每年仍在持续增长的客流的基本出行需求之外,进一步抓住他们停留在航站楼内的时间,则能带来不小的“非航收入(即非航行性收入)”。
根据戴德梁行在《大航空新机遇报告》中提到的数据,东京机场、香港机场和悉尼机场的非航收入占比分别达到了74%、66%和57%。非航收入中除去广告业务,最有发展价值的就是机场商业。
新一酱花了一点时间从高德地图获取了85座国内机场的商业门店POI。从总量上看,北京首都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14.510, 0.06, 0.42%)的商户数量都超过了400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