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将拥有两个机场,这在全国省属设区市中相当罕见。
2月14日,上海第三机场选址江苏南通海门市的消息引起热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通、海门的有关领导在表态上的细微用词已与1年前有所不同。
这一消息是来自春节后召开的海门市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所属商会企业家新春座谈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阅到的视频显示,当地有关领导在发言中指出,当前海门民营经济在发展态势上“发展广阔,空间巨大”,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南通通州湾建成江苏新的出海口、南通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南通新机场等。
县级市海门市隶属江苏设区市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被誉为“北上海”,属吴越文化,部分地区方言与上海话相通。2018年,海门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同比增长8.0%。
围绕新机场建设,上述发言者表示,现在基本尘埃落定,就在半个月之前,民航总局、上海两大机场、规划研究院等联合在南通召开了南通新机场规划报告会,基本确定以海门的四甲镇、国强镇为主,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可停最大的飞机,设计年吞吐量是5000万人次,规格与虹桥、浦东机场一样,整体的控制面积约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至少8-10年。
所谓半个月之前的报告会,根据南通市国资委网站消息,是指关于南通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咨询会。消息显示,2019年1月28至30日,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在通召开南通新机场选址报告评审咨询会。与会专家现场踏勘多个预选场址,听取设计研究单位汇报,进行深入分析评审。
专家组认为,建设南通新机场是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背景下跨江融合发展的需要,是区域民航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需要。专家组出具了选址报告评审意见,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在评审大会上指出,要把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南通建设上海 “ 北大门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先导工程,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结合北沿江高铁,打造“轨道上的机场”,建设空铁枢纽,助力江苏民航强省和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2019年江苏省两会期间,陆志鹏也表示,在提升南通的交通枢纽能级方面,要推动北沿江高铁南通段尽早开工,深化南通新机场规划研究,加快建设“轨道上的机场”。
在2月12日召开的江苏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上,就机场发展提出的说法中就有:加快推进南通新机场等规划建设,形成机场相互协调、差异化发展的格局。
新机场的建设,也将使得南通将拥有两个机场,这在全国省属设区市中相当罕见。
2月14日下午,有海门四甲镇、国强镇的居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已在执行“户口迁入、土地出租、房产新建”的“三冻结”。对选址可能涉及到的当地镇级政府来说,当前和今后最大的工作是“防止建新房。”
2月14日下午,南通和海门的有关领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一切以官方公布为准,建议关注民航部门。约在2018年的3、4月份,就有上海第三机场选址海门的消息传出,当时记者求证时地方政府领导的表态是“不太清楚”。
尽管“南通新机场”或“上海第三机场”的最终名称尚未确定,不过当前上海虹桥和浦东机场已进入到理论饱和状态,而南通空域容量和地面交通条件较好。
至于与上海之间的连接,则是新机场建设与北沿江高铁同步;同时,上海到海门的几条过江通道会同时规划建设。也就是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所说的“ 轨道上的机场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2019年将确保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1370亿元,开工重大项目46个,建成重大项目43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