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一篇名为《腰斩后的燕郊楼市:部分新盘每平米涨2000元,报价天天变》的报道成为当时的热门新闻。虽然笔者的家乡位于同属环京区域的廊坊市区,但家乡的房价如何,笔者并没有太多直观感受。
利用这次返乡的机会,笔者和两位二手房中介聊了聊她们两年来的工作经历。从2016年中廊坊房价起步,到2018年底价格趋于稳定,她们在一个完整的楼市周期里坐了趟过山车,见证了市场的火热与冰封。
不到8个月,房价翻一倍
“卖一套房能提成2万,差不多相当于我三四个月的工资。”何菲说,这就是她当初选择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原因。
何菲此前在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的某银行做销售保险的合同工,每个月工资在3000~7000元之间,“很不稳定”。2016年9月,她决定辞职创业,与本市一位“从业经历很资深”的人合伙,在家附近开了一间二手房中介门店。
受益于2015年开始的货币宽松、调控减弱,全国一二线城市在2016年上半年普遍出现房价上涨行情,位于北京东南方向的廊坊亦显露市场回暖的苗头。2016年9月30日北京楼市新政对于首付比例的大幅提高,则让更多的资金流向了这座小城。
现在回想起来,何菲发现自己的入行时机恰恰踩上了廊坊房价起步的鼓点。那时候,她所在的广阳区西北部片区的二手房房价约为8000元/平米,“就两三个月,(房价)蹭蹭地往上涨”。
何菲称,当时她接触过的客户中,90%都属于北京来的炒房者,刚需特别少。有位大姐管理着一个炒房群,里面做生意的、当公务员的,各行各业都有。一位跟着过来炒房的大哥,从她的店里买过5套房,却只实地考察过其中的一套。
该片区的另一位二手房中介孙倩说,这些炒房者通常使用最低的首付比例,首付三四十万元,贷款100多万元,力图将手中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杠杆作用。有些工厂老板,为了防止银行审核流水过严造成拒贷,还会借员工名义买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