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晚,华谊兄弟发布2018年年度业绩预告称,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9.82亿元至9.8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8.28亿元。
华谊兄弟在公告中对亏损提出两方面的解释:一方面因为电影、电视剧、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的收入不及预期或同比下降,另一方面因为对包括商誉在内的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导致资产减值损失与上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预计亏损近10亿元的背后,华谊兄弟的2018年难称顺遂。
5月,影视明星税收骤起风波,风波“女主角”范冰冰与华谊兄弟诸多联系;7月,因储备土地、销售商品房,华谊兄弟实景娱乐项目被质疑“地产化”经营;行业方面,税收自查、明星限薪、票补退出等一系列变化为影视行业的竞争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内外因素叠加影响下,华谊兄弟股价从年初的8.87元/股下跌至年末的4.69元股,市值从年初的171亿元降至104亿元,“缩水”39.18%。与此同时,华谊兄弟实控人两兄弟质押动作频繁,截至发稿,同花顺数据显示王忠军、王中磊累计质押股份占其所持华谊兄弟股份的90.83%。

进入到2019年,华谊兄弟又遇诸多波折。1月8日,华谊兄弟董事会决议称将向4家银行申请总计23亿元的综合授信;1月23日,华谊兄弟再获阿里7亿借款;1月29日,曾被评级机构列入观察名单的22亿元中期票据如期完成兑付。
“借新还旧”获得喘息的同时,“春节档”热门影片却不见华谊兄弟参与的身影。
1月30日接受机构调研时,华谊兄弟董事长王忠军谈及华谊兄弟2019年的发展方向。“2019年,华谊兄弟一个方向是资产处置,会逐步剥离和电影、实景关联较弱的业务与资产,回笼资金、优化债务结构,把这些钱拿来把内容制作做好做强。”
2018主要电影票房未达预期,2019缺席“春节档”
在1月31日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中,华谊兄弟提出,电影、电视剧和实景娱乐三大板块业务都是导致其净利润亏损的原因。
公告称,电影方面,报告期内上映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云南虫谷》等主要影片票房未达预期;电视剧方面,华谊兄弟储备项目在开发制作过程中,未能于报告期内实现完片播出,“收益预计将在以后年度体现”;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收入较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各项目推进进度存在时间性差异导致收款进度在各年之间有所差异”。
华谊兄弟主要有四大业务板块:负责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艺人经纪、影院投资等的影视娱乐板块,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板块,包括新媒体、互联网游戏、粉丝经济等内容在内的互联网娱乐版块以及产业投资及产业相关股权投资板块。
半年报显示,华谊兄弟影视娱乐业务营业收入为19.6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92.47%,金额和占比较2017年同期的10.09亿元和68.81%大幅上升。品牌授权及实景娱乐板块的收入为1.42亿元,较2017年同期的1.98亿元下降28.4%。
影视娱乐业务营收占比提升的同时,今年春节档,华谊兄弟并未参与投资或发行热门影片。
豆瓣“想看”排名前三名的贺岁档影片分别为《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和《流浪地球》,背后光线传媒、阿里影业、中国电影、猫眼等通过参与出品或发行的方式得以分一杯羹。
1998年冯小刚导演的《甲方乙方》开启中国内地贺岁档的序幕,此后一年一度的春节档成为影视传媒行业必争之地。
搜狐财经“公司深读”梳理了近5年华谊兄弟的春节档电影,发现从票房收入上看,存在明显的票房收入不稳定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