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8号,我接到了高中同学周有择胃癌去世的消息。
他去世的时候,身份是国内某企业的一名财务会计师,银行卡里还有3700.6块钱。但是身上却穿着一件100块的廉价羽绒服.
他去世的时候,还差4个月满25岁。
从接到他的死讯,到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再到今天你们看到这篇文章,我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
我提笔5次,放笔5次,无法写下去。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写。
说句十分残忍的话,我们大学联系甚少,高中累积的友情在这5年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
但却因为他的离去,我进入了接近抑郁的状态。
我今天记录下关于他的一切,不只是我作为一个朋友的愧疚和救赎。
而是因为他的离去,让我重新开始反思自己这几年的人生,反思我和社会的关系,反思我所做的一切是否真的有意义。
在想清楚这些问题以后,我甚至想清空18岁以后全部的人生记忆,彻彻底底地重来一次。
1
得知周有择去世那天,我正在北京国贸的居酒屋里跟一个投资人聊天。
聊啥?
聊未来的经济形势,聊什么行业有红海蓝海,聊如何快速套现,聊行业内的财务自由神话。我工作两年多(包括实习),现在做一个商业项目,急需知道明年的市场环境,什么产品容易拿到融资。这就是我这两年的生活常态,酒局接饭局,老师连前辈,低头哈腰,逢场作戏。
“嗡嗡嗡嗡嗡嗡.......”
所有的转折,都来自于那天我的手机突然开始不停地振动。
我坐在那位投资大佬对面,抱歉地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突然弹出了上百条消息。更神奇的是,这些消息几乎都来自于那个因为半年都没人说话而导致我忘记屏蔽的高中班群。
出身社会进入职场这两年,我被迫学会了一项能力——以最快的速度过滤不重要的信息,然后果断下结论。我想大概是因为老板总说的一句话吧:“我不想听这些废话,我只要三条可以指导未来的建议,你有没有?”
我有有有,当然有,没有就只能滚蛋了。
于是这次也一样,我花了半分钟时间总结了一下上百条消息,快速总结出了一个核心结论:我们高中同学周有择去世了。
平心而论,其实我所能回忆起的关于他的事情已经不多了。虽然很抱歉,可这是实话。
还能记得清楚的,也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他不高的个子,160左右,脸上长青春痘,说话口音重。
但是很聪明,非常非常非常聪明。高一开学半个月,学校来了次数学课摸底考试,数学老师(也就是我们的班主任)抱了套卷子来,一拍讲台说:听说我们高中有全省最好的生源,你们还是大火箭(重点班),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实力。
两个小时后考试结束,老师收完卷子,说:“这其实是2010年四川数学的高考卷。”
一瞬间全班哄然。
“什么鬼,高一一开学就做高考卷?”
“变态吧。”
事实证明大多数人都在装逼。在第二天发卷子的环节里,班上最高分123,这个成绩是很多学生高中学三年都考不出来的。这也意味着他就算高中三年不学数学,也能在高考里拿到123分垫底了。
当时周有择就坐在我一个巷道之隔的地方,看着自己的卷子发呆。我瞟了一眼他40分的卷子,瞬间就觉得我的90分还不错,起码我及格了。
他发现我在看他的卷子,不羞也不恼,只是傻呵呵地一笑,问我,为啥你们高考题都会做?
我说,我们初三奥赛就学解析几何和导数了。
他点点头,说,天呐,你们好厉害,都学过奥数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