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西省介休市东南20公里处的绵山,是中国清明节(寒食节)的发源地,境内风光秀美,历史遗迹众多,自古有“九里十八弯,二十四座诸天小庙,各处罗列”之说。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的云峰寺,是绵山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寺庙,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云峰寺牌楼上方的匾额为“抱腹栖云”。寺庙初名抱腹岩,因建于高60余米的抱腹岩中而得名。据寺下《大唐汾州抱腹寺碑》记载,该寺由高僧边迪公测量筹划,魏明帝诏建,融两千年历史文明于悬崖绝壁间,堪称天下“绝无仅有”。
被誉为“天下第一岩”的抱腹岩坐东面西,分为上下两层,可容纳两万游客于其中。岩腹中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以箭头所指处的空王古佛殿为中心依山势而筑,所有斗拱、梁枋、窗楼均为石雕。此外,寺内还保存有大量唐宋元明时期的碑刻雕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
云峰寺最大的看点是空王殿内供奉的空王佛像。空王佛原名田志超,曾对佛教禅宗临济宗的弘扬作出了巨大贡献,圆寂后坐化成佛,成为汉族成佛第一人,唐太宗下旨在此修建了空王殿。值得一提的是,这尊佛像是以肉身为胎,包塑成像,历经千年仍保持了圆寂时的状态。
始于唐太宗礼佛谢雨而流传至今的“还愿挂铃”,也是云峰寺的特有景观。“铃”者,灵也,每逢庙会,善男信女们便雇人从岩顶将挂铃者用绳子悬在半空、悠进洞内,然后贴近岩壁打楔系铃以还大愿。整个挂铃场面惊心动魄,令人叹为观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