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圈内流传着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逢“8”的年份里总会发生一些大事,对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2018自然也没有逃脱这个怪象。特别是对于曾经风靡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而言,在2018年更是遭遇了史上“最冷”寒冬。

“大哥”ofo资金链断裂,深受“退押金”风波困扰,挣扎于生死存亡之边际;“二哥”摩拜虽以低于市场估值的价格被美团收购,但连续的巨额亏损让美团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窘境,并在2018年底连续发生了CEO离职、市场部被裁员30%等事件,摩拜的前路可谓也是扑朔迷离。

相比于ofo、摩拜的坎坷与多舛,哈啰出行却风生水起,成功布局除共享单车以外的助力车、景区车、顺风车等交通出行领域,并在2018年的“寒冬”中频频得到阿里系领衔的资本青睐,成为共享单车行业领跑者。回顾哈啰出行的腾飞史,不可否认以阿里系领衔的资本支持至关重要,但哈啰出行那深谙兵法之道的战略布局和谋事策略却更值得称道。

1.敌强我弱,暂避风头
2016年9月,哈罗单车确立hellobike项目,而当时摩拜、ofo正处于“要钱有钱、要车有车、要用户有用户”的春风得意阶段,此时的哈罗单车用了一招堪称教科书般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布局,避开一二线城市开与ofo、摩拜等各路巨头的烧钱大战,以最低的代价迅速占领了三、四线城市共享单车市场,在百舸争流的环境中不仅“活了”下来,还硬是为自己打下一片具备高用户粘性的根据地。

2.敌退我进,乘胜追击
随着资本的陆续清场,共享单车行业相继出现了用户“退押金”难的事件,押金问题成了用户使用单车时不得不提前衡量的一个重要点。2018年3月,哈啰出行主动出击,推出全国范围内信用免押金骑行的霸气战略,开启全国信用免押新时代。免押战略一出,又加上ofo遭遇千万人排队“退押金”事件风波的助力,哈啰出行的用户量火箭般地飙升。截至2018年12月,哈啰出行为1.61亿用户免除押金达320亿元,日骑行订单达2000万,全面超越ofo、摩拜的总和,可谓又一次以最低的代价积累了最宝贵的用户资源。只要芝麻信用分满足要求,都以享受免押金骑行。

3.人无我有,扬长补短
面对共享单车始终无法实现盈利、线下资产运维成本高的短板问题,哈罗单车从未停止过主动求变和迫切渴望更好地生存下去的决心,一直致力自主研发哈勃大数据平台、智能运维BOS系统,以求更好地挖掘用户数据价值,提升盈利能力,并降低共享单车运维成本。同时,2018年9月哈罗单车宣布正式改名为“哈啰出行”,成为行业内“独一家”从单一的共享单车企业转型成为一家囊括哈罗单车、哈罗助力车和汽车等综合业务的移动出行平台。正是这些改变和未来的战略布局,让外界看到了它未来“盈利”的曙光,因而相比于摩拜、ofo而言,资本们更愿意给予哈啰出行更多支持。

目前,在共享单车方面,哈啰出行用户量已接近2亿,日骑行订单达2000万,超越ofo、摩拜的总和;在网约车方面,哈啰出行已经正式接入嘀嗒出行、首汽约车,并在全国140多个城市开通出租车和网约车业务;在景区车方面,哈啰出行已进入全国31个省份、95个城市,超过260家景区,处业内绝对领先地位。

种种数据表明,哈啰出行的战略布局可谓屡奏奇效,成就了它今日在共享单车领域内的领先地位。面对哈啰出行开始进军网约车领域的战略布局,不知哈啰面对强大的滴滴,又会使出怎样的“奇谋”逆袭而起?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