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厅12月12日下发《关于下达2018年度省级院士工作站建设项目的通知》,北航(丹阳)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榜上有名,这也是2018年度省内唯一一家上榜的产业院士工作站。
北航(丹阳)航空航天产业研究院是丹阳高新区发展航空航天产业的“智库”,也是当地招才引才结下的硕果,像这样的省级院士工作站在该区已有3家。2018年丹阳高新区R&D(研究与开发)投入达2.61亿元,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58.8%,发明专利申请达2182件。
“我们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积极探索人才与产业融合多种模式,以产业引才,以平台聚才,以真情留才,使人才的价值与产业发展取得最大效益。”丹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冲说。
拉长产业链条,把人才引进来
“丹阳高新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产业定位与我们团队研发成果契合度高,来这里既是创业又能找到市场。”长江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程凯教授告诉记者,他创办的工大金凯公司2016年入驻,到2020年预计可实现销售额3000万元。
引进工大金凯这样的公司,是高新区围绕医疗器械、高端制造等产业发展所需而做的“功课”。随着引才工作不断深化,丹阳高新区补齐产业集聚效果不明显的短板:围绕鱼跃集团、恒宝股份等龙头企业发展需求,引进与医疗器械、高端制造等产业相匹配的各类人才团队50余个,主导产业逐步明晰、产业辐射带动效应正在显现。目前全区已形成医疗器械及视觉健康、新材料两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各类企业2925家,其中上市企业19家,建成国家级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1个。
构建孵化平台,把人才聚起来
“我们的项目,从终试到开始运行仅用半年时间,这里有着人才和项目成长所需的良好空间。” 冠泰航空检测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策介绍,该公司主要经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及汽车等装备的部件及整机(车)的力学性能试验检测、仿真计算、可靠性分析等,计划5年内投资5000万元,预计到2020年销售额达3000万元。
丹阳高新区先后建设创业孵化中心、众创部落和企业加速中心等载体空间,打造镇江地区唯一一家在中关村的创新创业“飞地孵化器”,像“冠泰航空检测”这样在高新园区完成孵化的各类科技型企业已超80家。目前,已建成省级工程技术中心7家,省级研究生工作站4家,省级“千人计划”工作站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
厚植生活“沃土”,把人才留下来
“人才公寓盖好后,日常生活服务都‘外包’,楼下有24小时无人超市,楼道里有公共洗衣机,比学校里还便宜。”来自江西的梁航2015年底研究生毕业后,便随着北航产业研究院这一项目的签约来到丹阳,现担任研究院发展计划部经理。在他入住的高新区人才公寓,家具、电器等一应俱全,公共区域还配备餐厅、洗衣房、咖啡厅、健身房、篮球场等设施。
完善、优化人才公寓装修配套,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丹阳高新区展现出引才聚才用才的最优生活环境。“以真情对待、真挚聆听、用心思索,为各方人才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我们的承诺。” 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辉介绍说,园区为人才提供“管家式”服务,包括工作代办服务、入住人才公寓的生活服务。
厚植人才生活沃土,提升品质生活。丹阳高新区紧扣“互联网+”,设立“丹凤朝阳人才”微网站和App,推出“丹凤朝阳人才卡”,并将人才卡与商户数据库打通,卡上的专项政府津贴可在商户消费使用,让人才的购物、住宿及餐饮等消费需求更为便捷。
本报通讯员 顾 君 李伟武 本报记者 晏培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