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12月19日讯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12集成就纪录片《新时代新山东》,12月19日晚播出第十二集《“一次办好”惠民生》。
岁月峥嵘,情怀如初!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之所系,也是党和政府政之所行。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改革举措,无不蕴含着大写的“人民”二字。山东,直面办事难这一久治不愈的历史顽疾,在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中,大力度推进一次办好,让办事群众和企业感到新风扑面。

家住潍坊高新区的张毓熙,今年喜添二孩。为给孩子办理新生儿落户、医保、疾病筛查报销等手续,他专门在工作日请了两天假。出乎意料,他来到潍坊高新区政务服务大厅,只用半小时就办完了所有手续。相比三年多前他给大孩办手续的时候,真是大不一样了。
潍坊市民张毓熙说:“老大的时候,得跑公安局,跑街道,又得跑医院,分别跑,资料有时候拿不全,还得跑两遍,现在很方便,一次办好”。

“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的这一突出问题,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山东迅速行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把人民满不满意、社会有没有创新力、企业有没有活力作为解决问题的着力点。这是山东迄今为止推出的力度最大的审批便民改革。
在办事流程改革中,潍坊高新区创新推出了“整链条”的办理模式,把属于同一领域却分散在多部门的事项进行整合,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发证。而要实现一链办理,首要的是把各部门窗口集中到办事大厅,把多个表格合并成一个。这不可避免地要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

潍坊高新区职能办负责人单保乾告诉记者:“其中有一个部门,我当时跟他对接的时候,他们拿那个表,直接就摔我身上了,就是我不能用你整合之后的表,我还是要用我原先上级部门给我规定的那个表”。
由“串联”到“并联”,看似一字之差,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以新生儿社保手续为例,此前群众需先跑公安落户,有了身份证号才能办社保。而改成整链条后,如何解决类似的前后置问题呢?潍坊高新区由政府牵头协调担保,采取容缺机制,其它手续先行办理,再把身份证号补齐。

潍坊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审改科科长王琰说:“我们要五份材料,但是你只有四份,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先运作其他的流程,完成了其它的流程以后,来补齐这一份材料”。
目前,潍坊高新区共梳理了餐饮业设立、民办幼儿园设立等15个领域的“整链条”业务,办理事项达3800多项。在此基础上,还推行受理权和审批权分离,窗口人员受理,后台人员审批,以杜绝权力的灰色地带。
潍坊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陈建成:“深层次的改革就是掌握审批权的不接触老百姓,接触老百姓的没有审批权,也是防腐的一个很好的措施”。
群众和企业从找“部门”变为找“政府”;各部门由“各自为战”变为“协同作战”。这样的流程再造已不仅仅是在市、县,山东省一级也已取得实质突破。在今年山东省两会上,一位港澳界政协委员提议:尽快建立省级政务服务中心。响应这一呼声,从3月份开始,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筹建山东省政务服务中心,仅用半年时间,省政务服务中心就正式启用。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26个省直部门集中进驻,设置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社会事务、农林牧渔和其他事务五类综合受理窗口,提供619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多门”变“一门”。自此,山东省、市、县、乡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 |